在需要大量創意、公平和自由的時尚領域,總是會被這三要素所困,不是互相抄襲,就是歧視批評,或是產生剝削勞工等任何事件發生;為了維護時尚界的秩序,杜絕任何不公的發生,2014年 Instagram 開始發展之際,有了「時尚糾察隊」、「時尚刑警」之稱的 Diet Prada 出現,他們針對時尚圈任何違背初心、不公不義的事件大聲揭露譴責,近而獲得廣大追隨者,短時間之內就衝破百萬人次,也獲得與不少當紅品牌的合作機會。
The Persons Behind Diet Prada
而 Diet Prada 背後的主腦人物正是紐約知名帽飾品牌 Eugenia Kim 的創辦人 Lindsey Schuyler (32) 和 Tony Liu (34),回憶起他們創立帳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人常常到處看秀,有時候發現一些設計師的作品非常似曾相識,就會彼此討論說:「哇!這件超級 Prada 或那件超像 Galliano。」,甚至嘗試把兩件服裝的照片擺放在一起傳給朋友看,然後開始大肆討論,成了無聊工作的日常小插曲。
演變至今,Diet Prada不僅針對奢侈品牌開刀,甚至連快時尚和網紅自創品牌也都被他們揪出來比較,尤其被仿冒的對象如果是小眾品牌,根本無力上法庭與財團抗爭,所以透過網路散播新聞的方式,反而成為抵制仿效品牌的更好途徑。
抄襲 V.S. 參考
面對常常被業界形容為「批評家」,Tony Liu 認為他們更像是「警惕者」,因為設計本來就是講求原創和完整性,而所謂的原創應該是從無到有的產生,不是擷取其他設計師的元素,只做小部分的更動就成為自己的作品。而 Diet Prada 的存在,正好是解救那些被抄襲卻無處申訴的品牌,透過網路的力量去箝制抄襲者的行為,也為眾設計師們保住創意的開端。
他們也認為「參考」和「抄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參考」是基於理解背後精神而加入創作構思成為系列,如 Miuccia Prada 以70年代元素為參考,是從年代的精神為出發,而以品牌概念為主軸延伸創造,但「抄襲」是就像是竊取某部分元素,進而隨意做些改變而產生的作品,是失去內在靈魂的行為。
名副其實的時尚糾察隊
Diet Prada 的成立或許只是因為「好玩」,但直到他們嚴正指出 Dolce & Gabbana 廣告有種族歧視的嫌疑,而導致整個上海服裝秀取消,以及指出 Christian Siriano 的禮服設計與 Valentino 相似,讓他們立刻將作品撤下…., Lindsey Schuyler 和 Tony Liu 才體認原來他們真的在改變一些狀態,而不只是網路上耍耍嘴皮而已。
而會造成抄襲風潮如此盛行,我們每一位消費者也都應該負一小部分的責任。隨著網路平台快速發展,許多人所選擇的單品都只為在網路出現一次,但在有限經濟條件下,自然不可能購入大量設計師原創單品,為了要跟上流行趨勢,只好選擇相似但卻非原創的品牌。況且,消費者並非使用仿冒品,很難去加以抑制個人消費行為,但透過 Diet Prada 的分享,或許會喚起一些「良知」而使消費者避免去購買類似商品。
至今 Diet Prada 持續協助我們擔任時尚糾察隊,抓出所有疑似「抄襲」行為,不放棄所有「似曾相識」的畫面,期許我們更加重視原創精神,共同為時尚領域激發出更多的創意。
Cover via : @diet_prada
Cover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