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時尚生涯》、《幻羽舞影-高堤耶與蕭畢諾(Jean-Paul Gaultier)舞台服裝展》之後,臺北市立美術館近日再次帶來讓人期待萬分的重量級時尚大展《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來自英國 V&A 博物館的世界巡迴展
本次展覽為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以下皆簡稱 V&A)策劃的世界巡迴展,以回顧英國知名時尚設計師 Mary Quant 職業生涯中1955年至1975年間的代表性作品,無論是實驗性質的服飾店「芭札爾Bazaar」,還是以小雛菊圖案商標席捲全球的同名品牌 Mary Quant,其青春俏皮的風格,在較為保守的的戰後時代可以說是獨樹一格,同時也挑戰了巴黎高級訂製服的領先地位,為戰後英國時尚帶來煥然一新的前瞻形象。
不僅如此,設計師 Mary Quant 也是自家品牌最好的代言人,其標誌性的鮑伯短髮、靈動眼神,以及富含故事性的肢體語言,還有善用戰後的媒體風潮與爆炸性的消費成長,皆成功帶動同名品牌的多款標誌性單品,其中包含迷你裙、褲襪、背心裙等,使其成為當時的創意先鋒者及全球職業女性的楷模代表。
設計師 Mary Quant
本次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涵蓋超過120件服裝、時尚玩偶、化妝品、照片,以及時尚雜誌等,完整呈現出時尚傳奇人物 Mary Quant 是如何創造並定義往後數個時代的時尚風格。
關於 Mary Quant
Mary Quant 出生於一戰後的1930年倫敦近郊,其雙親皆是老師,因此家中環境與他人比起來可以說是相對富裕且自由。然而好景不常,1939年二戰爆發後,Mary Quant 一家人被迫撤離到四十公里外 Kent 的鄉村,Mary Quant 成長後也將童年生活的經歷寫入其自傳《Quant by Quant》中,在這本書當中, 她特別提到自幼時就深深地愛上縫紉,並精巧的抓到了自己的喜好風格,大膽創造出與當時流行的華麗繁複衣飾風格背道而行、以簡單輪廓搭載精湛細節的服飾。
Mary Quant 和丈夫 Alexander Plunket Greene
二戰結束後,Mary Quant 回到倫敦完成學業,並進入 Goldsmiths College 學習藝術教育課程,而在一次化妝舞會當中,她結識了後來的先生間商業夥伴 Alexander Plunket Greene,這位男士不同於 Mary Quant 的中產階級背景,他來自富有的貴族家庭,也正因 Alexander Plunket Greene 的交友與見識廣闊,讓 Mary Quant 開始進入藝術社交圈大展其才。
畢業後,兩人共同認識了攝影師兼地產開發商的 Archie McNair,這位獨具慧眼的貴族男子被 Mary Quant 獨特的時尚品味和設計天賦所深深感動,1955年,Mary Quant、Alexander Plunket Greene及 Archie McNair 三人共同承租了倫敦國王路街角的一家店面,合夥開起了精品服飾店「芭札爾 Bazaar」,更於三年後成功進駐具百年歷史的 Harrods 百貨開設第二家分店。
英國模特兒 Twiggy 穿著 Mary Quant 的背心和短褲套裝
模特兒 Lieze Denise 穿著 Mary Quant 設計的雞尾酒洋裝
三位創始人各司其職,Mary Quant 的設計風靡世界各地
而三位品牌創始人也各有所長,Mary Quant 專注於設計,翻轉了英式傳統時尚,欲以服飾來打破階級制度與性別刻板印象,她將維多利亞時代的荷葉邊、立領、燈籠褲和華美印花重新運用,同時也將紳士西裝或軍裝所使用的剪裁或面料,誇大演繹成滿載多元趣味性的女裝,其中最令後世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 Mary Quant 於1920年代所大造出的 Flapper 女郎風格,為女性時尚注入了一股中性的多元氣質,同時也呼應了上個世代女性生活和時尚的劇烈轉變。
此外,Mary Quant 也將膝上裙洋裝發揚光大,進而促成「迷你裙」的誕生,使其成為女性解放的時尚象徵,成功在倫敦精品店蓬勃發展、教育程度與薪資水平上升帶來經濟與社會階層流動等多種複雜背景下,以「芭札爾 Bazaar」獨特的設計、詼諧風趣的櫥窗展示與爵士風格的服裝秀,深受當時眾多時尚編輯的愛戴,一躍成為新時代職業女性的風尚象徵。
模特兒 Patti Boyd 穿著《瑪菲特小姐》與滾石樂團合影
另一方面,Alexander Plunket Greene 擅長行銷的背景也對品牌加分了不少,而合夥人 Archie McNair 則憑藉著自身對於財務與業務的敏銳度,成功撐起這個品牌的經濟支柱。
往後隨著旅遊運輸革新帶來的國際交流,加上大眾傳媒的普及,Mary Quant 的前衛設計也迅速風靡世界各地。1960年,Mary Quant 攜同丈夫 Alexander Plunket Greene 飛往紐約,進一步向美國時尚產業推廣品牌的先鋒設計,當時的英國報紙報導了這段令人興奮的旅程,就連美國記者都聚焦在她「怪美」的服飾設計,近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Mary Quant 坎戈爾貝雷帽廣告
爾後 Mary Quant 更為美國最大連鎖百貨之一 J.C. Penney 的年輕消費者,打造出以無袖連身裙和派對洋裝為主的 Chelsea Girl 系列,並於1962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英國大使館發表,而設計師 Mary Quant 本人也親自登上電視進行宣傳,可說大大地打破了當代環境對於女性的枷鎖與束縛,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女權」議題。
模特兒 Kellie Wilson 穿著 Mary Quant 襯衫裙搭配短褲
1966年,Mary Quant 將品牌經典的 DNA「小雛菊」註冊品牌商標,並讓其青春活力的形象跟隨自己的身影一同在全球行銷活動中曝光,可謂是二戰後英國邁向自信與正向樂觀的一大 Push。
Mary Quant 大無畏的開創精神,為品牌拓展多元可能
Mary Quant 相當擅於汲取多元元素,將其轉化為設計靈感,並且敢於嘗試異材質,甚至還是跨界聯名的祖師奶奶——她在60年代便開始與不同品牌及廠商展開合作系列,且選用「深紫」、「橙紅」和「灰褐」等少見色系,提供混搭的無限可能性,以有趣、前衛且低價位的衣著改變了當代時尚走向。
其中品牌於1965年與專精於 PVC 材質的短吻鱷魚牌(Alligator)合作推出的雨衣,以色彩繽紛活潑的斗篷、拉鍊、對比色的衣領與袖口,結合實用性與搶眼的視覺效果,為品牌帶來了新一波充滿生命力的高度。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北美館展出現場
Mary Quant 無畏開創的精神,也為品牌產品拓展出更多元的可能性,其中包含1964年與 Butterick 合作推出的裁縫版型,讓時尚迷們可以根據個人品味與預算選擇布料後再縫製成連身裙;開創各式各樣的穿搭配件,如顏色詭異的褲襪、塑膠模製鞋、PVC 材質的包包等;攜手與玩具產業創造「黛西娃娃」及迷你版瑪莉官服飾、家居飾品設計。
另外還有經過多年規劃所推出的美妝產品系列,利用了高明的市場宣傳策略搭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包裝設計,使得 Mary Quant 成為時尚圈中最早推出 LifeStyle 的品牌之一,可見 Mary Quant 眼光之超前,為後代時尚奠定了許多經典元素。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北美館展出現場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當 V&A 在英國規劃此巡迴展時,先是透過舉辦社群媒體活動,公開徵求任何有關 Mary Quant 的影像記憶或個人故事,並獲得了眾多女性的響應,因此展覽中有許多服飾、配件、照片皆是這些捐贈者多年以來的珍藏,足以見得 Mary Quant 在英國時尚不可撼動的地位。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北美館展出現場
即便 Mary Quant 身處於一個女性被視為較為「弱小」的時代,但她仍以自身俐落不羈的風格打造出跨時代的服飾,包含迷你裙與長褲等,賦予女性果敢、獨立的自我風格,並以其投身工作、勇於冒險的行事風格,以身作則展現女性堅毅的一面。
而 Mary Quant 對於塑造當今英國時尚地位也功不可沒,她將時尚幻化為一種精神理念,致力於塑造出平價且精緻,並且令女性穿起來感到快樂、舒適、無所拘束的服飾,以此扭轉時尚圈的既定規則,並為各種性別角色廣開門路,為現今世代的女性迎來了自由與平等的機會。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世界巡迴展
展期:2022年05月28日-2022年08月28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D、E、F展覽室
Read More
>>> #FashionPioneer:推動時代改革的迷你裙之母 Mary Quant
>>> #FashionIcon:六零年代的風格代名詞 ── Twiggy
>>> 「他承襲了我的本格精神。」:奈良美智欽點的新銳藝術家 Kila Cheung 來台個展
>>> 圓點風潮再度來襲!Louis Vuitton x 草間彌生捎來聯名系列第二篇章
Photo: 臺北市立美術館
Art design: Be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