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都是從喜怒哀樂的流動認識自己,如同《紅樓夢》那句「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便曉得一個人再怎麼聰明沉穩,願意明心見性挖掘自我,仍會在情緒波濤裡來回擺盪。
只是海上波濤洶湧,那是一回事,如何踏浪的心態,又是另一回事。
專訪演員李沐,她是 1996 年出生,然而只要滑開其過往訪談,皆是和「老靈魂」、「理性腦」連結,只是這次和她對談,我卻看到她早熟特質底下的纖細敏感,還有一點精靈古怪。誠如她在專訪數度提到:
「我覺得一個人的個性,還有一個人的情緒,都是有很多漸層。」
Leather Vest, Sweater Vest, and Jersey Dress all by Miu Miu
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李沐是天生的觀察者
補妝和拍攝期間,李沐是安靜且從容的。哪怕臨時在臉上狂加貼紙,或是戴上復古貓框墨鏡,李沐的神態總是不慌不忙,甚至,她會興味盎然看著一套套風格各異的服飾,然後欣然換上,那是一種早已習慣變化的怡然自得。
只不過,李沐告訴我,這股隨性和平常心,是她成為演員後才逐漸明白的事。
從小,李沐就是喜歡待在一旁觀看、靜靜思考的孩子。由於周遭許多長輩跟朋友經常陷入一些宛如八點檔般光怪陸離的情境,「只要見到他們來找家人討論,或是找我討論,我就會習慣聆聽他們的分享,感受跟思考這些故事的脈絡。」她說。
兒時父母長期工作繁忙,身為家中長女,又是年邁奶奶帶大,李沐早就習慣不讓身旁長輩操心,除了生活基本需求需要親人協助,其餘一律她自己決定,不過通常決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伴隨觀察跟考量,這也養成李沐天生的觀察者習慣。
(Left)Cropped Sweater and Short Skirt both by LOEWE;(Right)Leather Vest, Sweater Vest, and Jersey Dress all by Miu Miu
剛入行對情緒的認知很僵化,「工作經驗變多,原來情緒有各種不同質地。」
對演員來說,做為一個觀察者是必要。
只是「理性的思維」和「感性的情緒」間的氛圍拿捏就像蜘蛛網一樣細,倘若一個人的視野不夠廣,即便是一名冷靜的觀察者,他還是容易用主觀視角、帶有自身個人經驗去投射別人,不是真正理解人心。
李沐向我誠實自剖,「我以前想法的確是主觀的。」「剛入行做演員時,我對一個人的情緒,還有角色面對不同情況的反應很單一,我會有一個容易想像跟詮釋的刻板情境。」
「直到工作經驗變多,看的影劇變多,我才漸漸覺察每個情緒更細緻的質地。」
Tweed Jacket, Tweed Skirt, and Boots all by CHANEL. Eyewear by LOEWE
長期身處結構分明的文明社會,我們對情緒表達早有一套既定框架,認為憤怒就是抬眼瞠目,哀傷就是落淚又嘴角下垂,然而,喜怒哀樂注定來回堆疊,一個人哭泣很可能包含悲傷,但他或許會有想要掩飾自尊而瞬間尷尬微笑,哭不是只有哭,笑不是僅是笑,就像顏色和光譜排列,有千萬幽微層次。
李沐坦言過去拿到劇本,會很快就決定要如何演,
「但現在我會想要感受得更深入,而且是用心,我想要感同身受。」
Tweed Jacket and Tweed Skirt both by CHANEL
旅英留學的啟發:概念,大過美學,「你要清楚,你到底想從作品說什麼?」
回顧飾演過的每個角色,都是李沐重新認識多變的情緒,以及知曉非同溫層世界的機會,像是近期作品《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的項微心,就是李沐自認挑戰度頗高的角色。
除了高中生設定和她的年紀已經有些距離,另則是項微心那股「純粹喜歡一個人」的心情也讓李沐動容,反會相當重視角色的這股純真,她直白地說:「我不想要把她的『純真』演成『蠢』,所以這是一個滿有挑戰的經驗。」
李沐也遇過讓她無法理解的角色,就如電影《青春弒戀》順從卻陰沉的陳玉芳,
「原本拿到劇本,我很討厭她觀看世界和方式,也不欣賞她面對處境的反應,可是拍完之後,我其實對人的理解又更深了,我開始曉得別人有些奇怪行為是正常的。」
Cropped Sweater and Short Skirt both by LOEWE
「只是每次想要心疼玉芳的同時,還是會很快閃現一種憤怒感,心想『妳曉得妳在幹嘛嗎』。」她大笑。
我們對於角色的評價,也是我們映照內在的方式,李沐聞言點頭:「每一個角色跟我生命經驗截然不同,甚至有超出我生命經驗範圍的,你會對世界有更多理解,也會出現更多想像力與好奇心。」
不只演戲,李沐過去在英國修讀藝術,也對「創作」這件事擁有全新洞見。「那時常覺得自己做的 Project 爛死了,但後面竟然很享受過程,遠遠大過在意結論,可能是我遇到的老師都喜歡『概念大於美感』,美與醜都不是主要,重要地是你到底有沒有清楚你作品想要講什麼,我認為這對我詮釋角色也有很大幫助。」
Leather Vest, Sweater Vest, and Jersey Dress all by Miu Miu
接受不同情緒,放下過去,李沐:「我不會再輕易自我譴責。」
我瞧著李沐專注訴說對演戲的想法,眼神閃閃發亮,時不時搭配俏皮手勢,這時的她又和工作時的冷靜不同,像個真誠熱愛一件事情的孩子,對和演戲有關的一切滿是投入。
而演戲到底回歸生活,通過演戲,她也在其中找到對生命的全然童真與好奇。不拍戲的時候,李沐也把日常過得寫意,她平常會大量觀影和閱讀,遛狗跟運動,最近也開始健身,透露之前都是做些練習柔軟度的瑜伽跟皮拉提斯,近期想要嘗試重訓。
「還有想要認真煮飯!」她忽然大呼,接著驕傲說道:「以前在英國唸書時會煮飯,會做很多義大利麵跟湯。」並補充朋友先前想吃啤酒鴨,她還特地去百貨公司買鴨來做。
放鬆體驗生活,李沐對情緒的流動、看待情緒的態度也不再迴避。更甚,她開始將負面情緒做出全新轉化。
「其實我抗壓性挺低的。」李沐苦笑:「我會練習當下不去想,可是一回家就會哭,哭完會好很多。」
李沐表示曾經拍攝一場戲,明明不是很難,但因身心太鬆懈,開拍前好不容易抓到情緒,結果在導演喊 Action 後又馬上流失,讓她頓時產生自棄感,心想如此低級錯誤怎麼會發生自己身上。
當天回家,李沐原本唸著繞口令想轉移心情,孰料妹妹進來房間向她炫耀買新衣,她當即就和妹妹痛哭流涕,一邊罵著自己演得爛,一邊又氣惱演那麼爛,自己怎麼好意思哭,所有的哭泣都瀰漫著自我貶低。
「入行現在最大的心態改變,就是我不會再輕易自我譴責。」李沐如今堅定地說。
「是啦,我現在依然會覺得做不好,可是我會中性去想著要怎麼修正,想著下一顆鏡頭我會改進,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麼就把過去先放下,因為這都是對自己的學習,沒有什麼做法是真的錯。」
Cropped Sweater and Short Skirt both by LOEWE. Heels by Prada
理性是一種平常心,中性看待「感性的負面情緒」,就不會恐懼
對情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沐明白喜怒哀樂是常態,只要不淪於自我厭棄,那麼任何壞的情緒,它們其實可以中性看待,而因抱著這種對不同情緒的客觀覺察,她坦言這也協助自己更願意勇敢投入角色,不再恐懼陷入角色的情緒低谷。
「演員要很勇敢去感受情緒,過去我會演得點到為止,因為清楚再多一點情緒,可能會影響到私下的我,我就會開啟防衛機制;以前的我,很會害怕身上突然發生陌生的情緒。」
「但我現在曉得就是理性跟感性的平衡,那些陌生的、讓我恐懼的情緒,或許才是我能夠給觀眾的東西,只是戲外我就會懂得放鬆抽離。」
不過語末,李沐仍補充自己依然是在道路上,尚未抵達終點,且她也清楚這不會有終點。
「有人說思考太多,就會影響拍戲直覺,但我認為理性跟感性是要切換的,日常就是要把角色放在心裡,要從生活細節裡去想,但是拍戲時就把它放掉、讓情緒自然發生。」李沐說。
「用理性的平常心,去看待負面情緒,就不會害怕。」
Leather Vest, Sweater Vest, Jersey Dress, and Sneakers all by Miu Miu
我們時常無法接受自己的多面性,其中包含纏纏綿綿的情緒堆疊,總會評判這股情緒反差是不是「不正常」。
然而,誠如陰陽太極及日昇月落,恰恰是這種來回變異的輪轉,就算偶爾會讓當事者心煩意亂,可是換個角度,倘若將日月視為平常現象,便清楚這非但不會給你困擾,反而會讓你擁有更多探索自己的契機,而一旦你願意讓多種情緒發生,總有一天,你也會明白別人,因為人類悲歡大抵相通。
在我眼前的李沐,拍攝時的隨性是她,揣摩角色時的冷靜是她,私下對著妹妹大哭的感性也是她,猶如多角鏡的情緒變動,她坦率無畏的讓其發生,而恰恰是這股誠實,相信她未來只會越來越自在。
Photography: Wang Kai Yun
Art Direction & Styling: Sasha Liu @ A Day Media
Interview & Text: CC Kao @ A Day Media
Make up: Chloe C
Hair: Jun Tsai
Videography: 曾紹瑋
Video Editor: Chan Yik Hin @ A Day Media
Styling Assistant: Zimmer Lin @ A Day Media
Art Design: 7 @ A Day Media
Venue: zz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