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下定決心轉換跑道、來到紐約進入 Parsons 就讀之前,極具個人特色、文字風格幽默、任何崩潰的事情被他描述起來都像喜劇的 Cha Cha,從台師大社會教育系轉戰芝加哥藝術大學「時尚、衣著與身體」(Fashion, Garment and Body )設計碩士學程的經歷,曾是我決定轉換跑道參考的依據之一,而他不安於室的靈魂以及不受限制的性別展演,也讓他一路以來吸引了十萬多名粉絲。
以 Cha Cha(其實是他高中綽號「喳喳」的英文直翻)在網路小有名氣的 Vincent Yu,曾經在以浪漫夢幻風格知名的高訂、婚紗品牌 Marchesa 實習過,畢業後進入義大利高跟鞋品牌 Giuseppe Zanotti 擔任了一年的時尚助理,也在美國經典品牌 Ralph Lauren 當過設計助理,最近才剛換到在LVMH集團底下、以皮件聞名的西班牙品牌 LOEWE工作,也是第十六季《Project Runway (決戰時裝伸展台)》的參賽者之一。
交出了一張漂亮履歷的 Cha Cha,坦言自己正經歷一個「有點迷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階段,他想要打造一張好看的履歷,於是進入名聲顯赫的公司,然而他最想做的其實還是設計,但除了在 Ralph Lauren 擔任了2、3個月的設計助理外,他在其他品牌裡,做的其實都是 Communication 部門裡的公關工作,而會對公關有興趣,多虧當初 Marchesa PR/Atelier 實習的經驗。
在紐約,Communication 部門底下包含了行銷、公關以及品牌形象經營等內容,但又依照公司而有不同的職務劃分。以商業為重心的紐約,這個部門尤其重要,許多歐洲知名品牌的行銷、拍攝,以及品牌形象營造,都是紐約分部負責。
「其實我也才剛畢業一年多,還沒有什麼真的很厲害的經驗可以分享啦!你看我的職位都是助理啊!」Cha Cha 很謙虛地說。然而 Cha Cha 的經驗與觀察,不僅點出千禧世代面對職涯岔路的選擇,也給想進入時尚產業但苦無方向的人,一些參考的指標。
#1
時尚產業沒有什麼規則,公司風氣決定一切
「在龐大的時尚體系裡,紐約就是商業重鎮,比起創意與設計,行銷與品牌管理在這裡才是重點。」
聊到對紐約時尚產業的看法時,Cha Cha 開門見山地說。雖然紐約的時尚產業以商業為重,卻又因為公司文化、定位、客群等差別,工作起來的氛圍、與同事、老闆互動的模式、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等方面,也大相逕庭。
Cha Cha 一開始實習的公司,步調比較慢,工作起來不疾不徐,同事間感情很好,讓 Cha Cha 以為「美國公司就是這樣」;然而換了一間公司,由實習轉為正職後,高壓高速的步調,讓他有點適應不良,急性子又暴躁的主管還時常嫌棄他效率不佳,讓自我要求高的Cha Cha ,一度自我質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但進入美國本土品牌後,Cha Cha發現自己效率好像還不錯,事情做得有點快;來到現在的這家公司,才發現「哇!原來我做事超快」,才漸漸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恢復一點信心。
#2
商業與設計之間的拉拔,依然取決於品牌的走向
時尚界裡大品牌底下的「設計」,也不全然是「設計」,大抵是設計助理每天盯著電腦,同一組模板可能換個顏色、改個面料、加朵花,或多個滾邊,就變化出許多不同的造型,而這些造型就是市場裡的「設計」。
在 Cha Cha 待過的品牌裡,有的商業凌駕設計,每次開會,設計團隊的人都要跟銷售(Merchandising)團隊的人吵架,銷售團隊只想要會賣的款式,但設計部門的人又會有自己的堅持;不過在另一個品牌,設計還是高過商業,沒賣好就是銷售團隊的問題。
雖然商業是紐約時尚產業的重心,但真正工作的執行面,還是取決於公司上層的決定以及整個品牌的走向。
#3
與其掙扎、熬破頭可能還熬不到,不如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時尚產業裡,設計助理永遠是全公司裡最累的人,永遠都最早進公司、最晚回到家,因為只有他們,能做很多其他部門不能做的事,雖然底下有實習生可以使喚,但真正擔起工作責任的還是這些設計助理。
設計助理的工作內容,通常都是做完海量的資料搜集整理,等著主管點頭做決定——像是剪布、做材料對照表、整理 mood board、和工廠催訂單等等勞力、腦力密集,但沒有什麼自己的影子、甚至沒什麼成就感的工作。有著滿腦子天馬行空想法的 Cha Cha,每次設計提案都被老闆回絕,工作起來有點綁手綁腳,對精品業更有興趣的他,又有了轉職的念頭。
「人生不如一死,還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Cha Cha 講話很直白,沒有什麼拐彎抹角或是隱喻,但很真實,一針見血點出許多掙扎背後的體悟。與其在設計助理的職位掙扎,努力熬個 4、5 年,成為助理設計師或是設計師,繼續為別人做設計,90 後的 Cha Cha,選擇把創意和熱情留給自己。
「也可能因為我對自己的電腦畫圖比較沒信心吧,而且設計助理跟 Communication 助理領一樣多的薪水,我對媒體、公關也滿有興趣的,還不如每天寫寫信、打打電話,累積公關、行銷和品牌經營的經驗,回家之後再做自己的設計,可能生活還比較開心有趣,對未來要發展自己的品牌也是另一方面知識的累積。我有些朋友在 Coach 和 Alexander Wang 工作,熬了好多年,沒有熬上設計師,反倒現在都自己出來創品牌、開工作室了。」Cha Cha 說。
除了經驗和才華以外,要走上時尚設計師的路,作品集也非常重要,然而如果對某一項技能專精,例如印花、針織、垂墜,就算經驗與作品一般,還是很容易就得到重用,但前提是,要找到需要這樣技能的公司。
#4
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千里馬需要自己去找伯樂
其實 Cha Cha 在短短一年內換了這麼多公司,其中只有一個職位和設計有關,也因為他的作品風格實在太強烈——童趣、天馬行空、亮晶晶——,對不上大眾市場的需求,因此設計部門的求職過程不太順利。但 Cha Cha 也不因此服膺於市場或是時下流行,而改變自己的設計理念,就算他的設計被廣大網民批評為「幼稚」、「根本是戲服」、「像學校的美勞課製作」,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把他腦海裡個人的美感具現化。
「我不知道是不是紐約的關係,但每個人好像都能工作到半夜回家,早上五點起床上健身房,然後八點進公司!中間可能還去遛了個狗!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怎麼做到這樣的,可能靠喝一堆咖啡吧!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只是累到很想睡覺。」聊到同事,Cha Cha 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目前在義大利某知名品牌擔任實習生的我,點頭如搗蒜。整間公司裡無論什麼部門,真的每個人看起來都有無限的活力,完全看不出前一天可能半夜才離開公司。
#5
時尚產業裡,機緣很重要
「我以前不相信運氣或是機緣這種事,覺得只要努力一定有機會,但這幾年我實在看了太多非常努力但失敗,或是超有才華但都沒被看見的例子。」Cha Cha 突然說起他自己近期人生觀的轉變。
比起許多「你還沒成功就是還不夠努力」的超級正能量說法,Cha Cha 的體悟更真實,畢竟許多事情,尤其在時尚產業裡,真的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努力當然很重要,是一切的前提,但更多時候靠的是運氣以及人脈。
「我之前在 Giuseppe Zanotti 的主管,才 23 歲,她 20 歲就出道了,在進入時尚產業前,她的人生聽起來有點混亂——高中因為種種原因休學、大學讀了一個不知道什麼學位的兩年跟時尚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學程,但她的教授剛好認識一位在 Moschino 底下企業裡工作的人,知道他們在找實習生,於是就推薦她去,而她當了半年的實習生後,Giuseppe Zanotti 剛好有職缺釋出,畢竟都是義大利品牌,裡面的人都互相認識,於是她在 Moschino 的主管就跟 Giuseppe Zanotti 的人說:『我這裡有個很會做事的人。』於是就把她轉介過去,她一做就做到現在了。她的人生如果沒有遇到這位教授,有可能繼續亂七八糟,但就是因為種種機緣,她現在過得順風順水。」(但當然也不能忽視她工作很認真很努力的事實。)
Cha Cha 說完這個故事,眼神突然閃過一絲無奈,說起他曾經有好幾次和理想中的工作職位失之交臂,什麼都有:人脈、經驗、履歷,就是因為時間點不對,才因而擦身而過。
對現階段的 Cha Cha 來說,什麼事情都不再強求,好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累積,其他就等著對的時機主動出擊。
「是你的就會是你的。」對於在時尚產業裡找工作,Cha Cha下了一個看似泛泛之談,其實是集結了他這一年各種心血經驗的結論。
#6
學院裡的時尚和產業裡的時尚,完全是兩回事
換了這麼多間公司,Cha Cha 的同事其實絕大多數拿的學歷,都和時尚沒有關係,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到了產業裡,真的完全用不上。工作上,講求的是經驗。
「我以前在芝加哥藝術大學所受到的訓練很藝術取向,它就是一間培養你成為獨立藝術家、獨立設計師的學校,教授一直挖掘你的內在、瘋還要更瘋,完全不管商業,但進入時尚產業完全不一樣,你就是幫別人工作,別人叫你做什麼你就要照做,完全和學校那一套藝術家的訓練過程背道而馳。」Cha Cha 說。
藝術家的靈魂進入公司體系,難免經歷許多掙扎。「但我完全不後悔又花了兩年進入學院學時尚,我覺得那完全是兩回事。學校教給我的是更深層的東西,雖然這也讓我現在變得想很多,多了很多掙扎,每天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而且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不足。」
人生識字憂患始。懂的越多、想得越深,因此煩惱與掙扎也更多。
「但我覺得在學校得到的這些養分,一定會在某個時機用上,只是不是現在。」
學院不是產業的先修班或是訓練所,而是一個跳脫社會與商業綑綁,用更純然的眼光看待時尚的烏托邦。想進時尚產業工作,不需要有時尚相關的背景或學歷,多實習、多接觸,經驗與能力在業界才是更被看重的關鍵因素。
#7
明星化設計師是一種趨勢?
曾經是《Project Runway(決戰時裝伸展台)》第十六季參賽設計師的 Cha Cha,坦承 Project Runway 參賽的名聲,為他拿到了很多工作面試的機會,他曾經去品牌面試時,遇到裡面的員工要求跟他合照,或是品牌有活動時,主管也喜歡帶著他出席,介紹給編輯或是造型師,畢竟這個節目是個很好的話題。
雖然在業界裡,大家都知道 Project Runway 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這個節目對普羅大眾來說,已經呈現了大眾對於「時尚」的想像。
常看 Project Runway 的人就會知道,評審常會說「我在設計裡看不到你」。以往低調、甚至不露面、一身黑衣的設計師,現在不僅要在設計裡明確表現出自己的風格與個性,甚至要在社群媒體上活躍,以明星的姿態經營自己,以自身的名氣帶動品牌的買氣。
聊到前陣子 Heidi Slimane 為 CELINE 2019 年春夏所做的設計,Cha Cha 說:「其實我之前在學校裡,曾經做過類似的 project,就是一個在表現個人風格與傳承品牌歷史之間取得平衡的練習。當然不必完全照抄以前的設計,但品牌經典的元素,無論是抽象的精神,或是具體的面料,都還是會被運用在保有自己風格的設計上。像 Heidi Slimane 這次端出來的作品,如果在我們那次的 project 裡完全會被大扣分,可能會拿 D 吧!」
設計師決定品牌走向,還是設計師承襲品牌風格,是兩端都有人支持的品牌發展趨勢,然而身為一位受過學院專業訓練的設計師,Cha Cha 還是認為,設計師本人不該大過品牌,應該努力在表現個人風格的設計裡,凸顯品牌的歷史精神。
問到如果他現在站上 Heidi Slimane 的位置,他會怎麼設計?Cha Cha 說:「耶!當上 CELINE 創意總監,超棒的!嗯,我大概還是會沿襲 Phoebe Philo 俐落簡約的剪裁,但面料換成華麗大亮片吧哈哈哈。不過那種強調獨立女性自主的品牌精神一定會保留。」
Project Runway 這個節目,大概也算是明星化設計師的重要推手,Cha Cha 的參賽,算是一圓了他時尚啟蒙的夢,也滿足了他喜歡上節目、看明星的喜好。履歷上,Project Runway 這顆星星或許為他帶來了很多機會,但真正能拿到工作的關鍵,還是倚憑個人的能力、專業、經歷,以及態度。
Cha Cha 的作品參與了2018秋冬紐約時裝周的走秀
#8
Dress for the Job You Want
目前在非常講究穿著,要求偏向 Business 方的 Business Casual 著裝規定的義大利品牌實習,我非常好奇紐約其他大品牌對於員工上班服裝的規定。
沒想到 Cha Cha 的經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Cha Cha 說,他上班只要穿得有自己的風格就行了,甚至連 Business Casual 都不用。有些員工在公司裡待久了,可能就穿件自己支持的橄欖球隊的寬大T恤、素顏、戴眼鏡、蓬頭垢面就來上班了,Cha Cha 對於我實習品牌的著裝要求也很驚訝,原來時尚產業竟然有品牌對於員工的穿著要求那麼嚴格。
Dress for the job you want,以理想的工作為著裝的標準。
在經歷遠大於學歷的時尚產業,有興趣就要多去了解、接觸,實習就是很好的入門票,而時尚產業很大,想在時尚界工作,不是只能當設計師或是編輯,模特兒經紀公司、公關公司,甚至廣告公司,都是走進時尚產業的敲門磚。多看國外深度的媒體報導,推促自己多思考,有助於在容易讓人迷失的時尚花花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定錨點。
在紐約,每個人的生存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時尚產業裡的設計師。Cha Cha 以他自己的步調,在大品牌裡的 Communication 部門裡,吸取行銷、公關與品牌經營的訣竅,千禧世代的他不為他人的賞識賣命,只為了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全心全力。
想要在產業裡以「時尚設計師」的頭銜示人,除了進入大品牌從基層熬起,在當今這個多元的世代與多變的產業結構底下,更有許多非典型的方法可以嘗試,千禧世代的設計師有他們自己的個性與抉擇。
Photo: Elise Ay / What’s Up Cha Cha
Cover / Art design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