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延後的法國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Fashion, Photography, and Fashion Accessories in Hyères)終於在本月正式登場。這項國際盛事自1986年開辦以來便持續推動和支持著世界各地的青年時尚創作者,於1997年開辦新銳攝影師比賽、2017年更增設了青年時尚配件設計的項目,也讓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或稱海耶爾藝術節——成為目前歷史最悠久的青年時尚設計比賽。
本次邁入第35屆的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在競賽和展覽部分除了同樣有許多優秀作品等著被發掘,評審團也是大有來頭,光是時尚設計競賽就包含時尚創意顧問 Amanda Harlech、資深時尚記者 Tim Blanks、造型師 Benjamin Bruno、配樂師 Michel Gaubert、YouTube 時尚與美妝部門統籌 Derek Blasberg、設計師 Christoph Rumpf、法國版《Vogue Hommes》和《GQ》總編 Olivier Lalanne、藝術史學家 Olivier Gabet、藝術總監 Ronnie Cooke Newhouse、攝影師 Tyler Mitchell、模特兒 Kaia Gerber 和演員 Arnaud Valois 等人,而評審團團長則是 Loewe 創意總監 Jonathan Anderson。
身兼設計師、藝術策展人、文化推動者等身份,這回又接下第35屆法國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的時尚設計評審團主席,藉著這些工作及身份,Jonathan Anderson 得以站在第一線觀察新世代設計師和藝文工作者的多樣面貌——沒有被疲勞給消磨熱情,他反倒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在公布大賽得獎者前,他也抽空接受了《Vogue》的視訊訪問,談論年輕創作者所面對的窘境、創造力,也分享了不少建議給所有想加入時尚產業的人們參考。
#1
共同努力才能摸索出解決之道
或許不少人會將不順遂的經歷怪罪給疫情,但 Jonathan Anderson 卻認為,年輕創作者當前所面臨的窘境跟疫情毫無關聯,反倒在於作為業界前輩和觀者的我們。「我覺得這個時機並沒有真的改變什麼;不管身在怎樣的環境,我們都該支持年輕創作者才對。」他分享:「(在評選時)聽了每位(參賽者)的談話,你根本不需要去聽其他趨勢預測分析,就可以知道環境、工藝、永續和社區性等都是幾個正在醞釀的重要議題。」
「我也認為既然同為一個時尚群體,就必須共同努力——這才是關鍵。只要一起努力就能找出解決辦法。」
海耶爾藝術節上創作者的作品
Jonathan Anderson 表示他們非常樂見年輕創作者們運用所長,投身社區建設、支援在地商家等方式找尋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而自2014年起 Chanel 成為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的官方合作夥伴後,Métiers d’Art 工坊內的資深高訂女裝工藝師也有機會將多年的經驗和知識傳承下去,再透過年輕一輩的眼光,重新詮釋珠寶、手套、帽飾等技藝。「這種頌讚藝術合作的方式對我來說是件值得興奮的事。」
因此本屆的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節也盡力邀請業界知名人士參與評審,試著用更多元的角度來檢視參賽者作品、提供更全方位的見解。Jonathan Anderson 也難得有機會可以坐下來聽別人分享創意背後的故事,花點時間去消化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背負的職責,他也分享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和人們聊天、結交新朋友、認識不同的世界和觀點。
而角色對調後,作為評審看著新秀崛起,不知道是否也喚起了 Jonathan Anderson 在職涯早期的奮鬥回憶?「當然!我走過一模一樣的路。我記得自己為了國際羊毛標誌大獎(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做過一樣的事,那簡直是一場災難!我也輸過很多比賽、甚至沒申請上我想念的大學,所以的確能感同身受。」
他解釋:
「但我想說的是無論輸贏,失敗與成功都是相伴而生的。如果沒有過去的挫折,我想我也不會成為現在的樣子,只是我不認為那是失敗,反而把它們看作是讓自己學會繼續往前的動力。」
#2
給年輕創作者的建議
「擁抱失敗,並為緊接而來的無數次失敗做好準備、並感到興奮。這可能是我最重要的一則建議。」
對此 Jonathan Anderson 也分享了一些給年輕設計師和創作者們的提醒:「這是件非常棒的事,因為你可以從中學到東西。如果你終其一生都是天才,那麼人們只會記得你是個天才,就這樣,他們不會去認識你這個人、也不會想深入探究。沒有什麼比成為一個『天才設計師』這個想法更糟的了,況且寫在墓碑上也很奇怪。」
「我另一個建議大概是永遠不要妥協。身處現今時空背景,你必須先剖析自我;當你跨足時尚領域時,必須發自內心對自己說:『我對我的工作感到幸運』。因為現在不論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在產業裡工作——可能是編輯、買家、造型師、製作人等等——人們很少放慢腳步對自己說:『天啊,我們也太幸運了』,很多人沒有這種心態。」
他也說道:「如果要投身時尚產業,我想你真正要做的是學習保持謙虛。如果不這麼做,那麼你將會成為一個非常孤立的角色,而我想此刻或許沒有人會想獨自一人吧,也沒有人想要耍菁英主義或特權思想,那些觀念都已經過時了。看看不斷在轉變的世界,別把時尚視為宇宙中心。」
海耶爾藝術節上創作者的作品
#3
「我們需要再次愛上時尚。」
但儘管如此,年輕設計師們仍需面對現實的商業考量才能繼續在社會中生存下去,而談到這裡,Jonathan Anderson 表示自己對此抱持著複雜的看法。
「我把現在的窘境歸咎給整個產業以及我們所有人。我們告訴年輕創作者,想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是自創品牌——當初我跟 JW Anderson 就是這樣——然後在過程中學習經驗,這樣就算成功的一種。你必須自創品牌才能成功,這就是我們在過去二、三十年來為時尚產業設下的標準⋯⋯我們有專為商業而設的時尚雜誌,然後用其觀點、而不是用創造力去決定事物成功與否——儘管這一切都源於創意,還是要透過賺錢來證明。」
這樣的循環終將扼殺年輕人的創造力,因此整個產業在近十年間開始重新檢視時尚的意義與內涵,而得到的結論卻是「非常模糊的」。身為一個設計師,最常被問到的不是傳承技藝的精神、也不是創作的初衷或實驗的想法,而是這個夠商業嗎?作品能穿嗎?能賣多少錢?是否能成功?
因此他也提到,若有年輕設計師或創作者想開辦自己的品牌,他建議規模越小越好,如此一來才能在這個期間保有創造力。「其實我當初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創立品牌的,當時的好處是我能把規模縮得很小,使品牌能敏捷應變,同時也真正保有創造力。」他接著說:
「建立自己的觀眾、不要透過中間人安排。是時候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在時尚界闖出一番天地了。」
論創業當然需要清晰的商業頭腦,但 Jonathan Anderson 也補充,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還是要浪漫地相信產業有它理想的一面,在其中你可以用時尚製造出新的想法、呈現出豐富的面貌——就像他在2021春夏時裝周上介紹「盒中時裝秀(Shoe In A Box)」時說到的:「我們需要再次愛上時尚。」否則整個時尚產業大概只會產出一堆平淡無奇的灰色衣服了吧?
Photo:@villanoailles
Cover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