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be Philo 一直以來都是「沈默寡言」的代名詞,距離這位傳奇設計師上回正式接受採訪,已經是 10 年前的事了,即便她的設計作品令當代女性徹底擺脫了男性凝視的枷鎖,但她從來都懶得去解釋自己的一切,「用實力說話」似乎是她最好的代名詞,不過或許是沈默了太久,這回她決定跟《The New York Times》一吐真心話。
與其用說的,不如做給你看
「我傾向透過我所做的事情,來表達我大部分的感受,還有我認為真正值得「說」的內容,作品正代表著我的發言。」
這位清冷寡欲的女子坐在位於倫敦的品牌新總部中、空蕩無人的白色房間內,遠離了時髦的東區及 Bond Street 上的奢華氣息,這被稱為「辦公室」的空間中,至今仍沒有擺放任何個人物品,甚至連牆上都是一片空白。
Phoebe Philo 身著黑色飛行員夾克,內搭 Oversized 襯衫及灰色細條紋長褲,陽光灑落照過她隨意紮成馬尾辮的髮絲,臉上一片素淨,完全不施胭粉,她看來似乎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興趣,即便在回答問題時,也是用最簡短的語句,有時甚至還會以「問題」來回答「問題」。
儘管 Phoebe Philo 因徹底翻轉了 Chloé 及 Old Céline 而聞名世界,但她在 7 年前就離開工作崗位後,幾乎完全消失公眾視野中,也正是如此極致的「離開」,使得她一夜之間成為了神話般的存在,彷彿是時尚圈中的獨角獸,閃閃發光的背後是極致的孤獨。
Phoebe Philo 討厭用語言來闡述作品,相反地,她希望以作品來回答大眾對她的疑問及好奇,沒錯,她就是想用作品讓那些閒言碎語的人閉嘴。
「有時與外界保持一些空間,是必然的。」
2023 年底,當 Phoebe Philo 以自己的名義回歸時尚圈時,夾雜著眾人的高度期待,展示了一系列最貼近她思想本質的時裝作品,她總是擁有神奇的能力,能令眾人透過作品更加認識自己尚未被挖掘的內心層面,這彷彿是她的超能力,卻同時也是她的詛咒,即便同名品牌一上線時,眾多時尚評論家及買手愛得心癢癢,但因為火速售罄的因素,恨得牙癢癢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說「太貴了。」
其中手袋的平均售價大約落在 5,000 美元,外套更是高達 25,000 美元的天價,最令人髮指的是,你不能在購買前進行任何試穿,甚至你想退貨也不可能,但說真的,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畢竟她是 Phoebe Philo,她本質上根本不在意賣不賣得掉,「我的客戶體驗絕對是最差的。」Phoebe Philo 心知肚明,但她沒有要改變的意思,買與不買,全在消費者一念之間,她可沒逼你。
作為一位從不替自己解釋的設計師,Phoebe Philo 說:
「我不認為時裝設計需要大量地『說故事』。」
所以她不願意談論自己的工作,不願意探討未來的走向,甚至她根本都不想跟任何人表露自我,「我只是覺得沒必要,我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你要嘛喜歡,要嘛不喜歡。」
「我不認為跟你闡述一個所謂的『故事』後,你就會更喜歡這些作品,它們本質上就是一件外套、一件褲子,我不想為它們套上任何濾鏡,我覺得直率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想法,或許正因為 Phoebe Philo 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永遠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從不會立即接受別人給的反饋,無論我全身心投入去做任何事,我都想自然而然地保持一點距離,這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從小便是這樣。」她也補充說道:
「從過往的經驗,或許是友情、人際關係….等,我了解到,有時將自我的敏感度拉開,與外界保持一些空間,是必然的。」
「她確實想取悅你,但她不要以你期望的方式。」
世人皆知 Phoebe Philo 極度注重隱私,她幾乎從未使用過 X、Instagram、Facebook 或 TikTok 等社群媒體,甚至於儘管她的丈夫及三個孩子就住在倫敦辦公室附近,但從未有狗仔成功捕捉到他們的身影過。
或許你會認為 Phoebe Philo 很難搞,還時常拒絕參加任何宣傳活動,很多人認為她孤芳自賞,但她身邊最親密的朋友卻說:「這就是她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透過一層帷幕觀察外界,小心翼翼地交出自己的一些靈魂碎片,正是她認為最有安全感的交流方式。
同為時裝設計師、同時也是 Phoebe Philo 好友的 Bella Freud 也證實了:「我已經習慣了她的溝通方式。」打從在 Chloé 時期即相識的兩人,經常在閒暇時一同遛狗散步,「我們在一起時,很少談論時尚,更多關注在我們自身的想法、信念,或是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越了解她,越覺得她像是一本『哲學書籍』,我愛她的抽象思考,而且我從來都不會要求她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
對此,曾在 Old Céline 與 Phoebe Philo 共事 10 年以上,如今也待在 Phoebe Philo 品牌的摯友 Peter Miles 也十分認同,
「她從來不會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更確切地說,她確實想取悅你,但她不要以你期望的方式。」
沒錯,就像大多數時尚迷癡癡等待她的同名品牌上線般,即便等了好幾年都等不到,但似乎絲毫不影響我們愛她的決心。
「人們可能期望我能快速、立即、馬上提供新觀點給世人,但那是不可能的,大多數的事情都需要時間加乘努力,最終才會形成有意義的事。」
Phoebe Philo 不像是在為自己解釋,她只是輕描淡寫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難搞的背後,隱藏的只是簡單的初心
購買 Phoebe Philo 商品的人,大多數是不願意被趨勢潮流「性感化」所沖洗的女性,但她們卻深深認可 Phoebe Philo 所演繹的性感,或許正是如此雋永的調性,所以該品牌的作品也絲毫沒有「季節」的區分,僅僅是以「編輯」來歸納,因 Phoebe Philo 本人相信,這些作品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連續系列,她不想效仿其他人一樣,用天氣來決定今天該穿上什麼,事實上,你今天想穿什麼,就穿上它,這才是 Phoebe Philo 的觀點。
當「編輯」這個術語首次被引用,加上品牌的產量明顯低於市場需求的聲明一公佈,Phoebe Philo 馬上被許多人貼上「難搞」、「自以為是」的標籤,但她本人似乎也不想解釋,只是淡淡地說:「我想計算出確切的產量,以滿足市場正常供應需求,而非藉由大量生產,導致這些單品再度被多手轉賣,甚至炒高價錢,同時我也希望能隨著時間推移,為女性打造一個具有『連續性』的衣櫃。」
「我不明白為什麼時尚產業總是得有『開始』與『結束』,我只希望這些單品能夠不斷被穿下去。」
說到底,Phoebe Philo 只是個想好好「做自己」的人
過去 Phoebe Philo 離開時尚界時,許多人感到悲傷,甚至有人認為這是 Phoebe Philo 對時尚體制的一種控訴、痛恨著大多數奢侈品牌以商業名義濫用創造力,畢竟當她在 Chloé 時,可是首位提出「要休產假」的設計師;當在 Céline 時,她也時常在謝幕時刻,仍待在後台沈思著自己的觀點和對時尚的野心。
雖然大多數人總以為冷漠就是她的性格,但事實上 Phoebe Philo 表示:「待在 Céline 的期間,是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經歷,但我內心仍渴望過著『經過審視』的生活,甚至也曾考慮過加入激進主義的非營利組織。」
不過很快地,她就發現自己似乎無法離開時尚,即便她不願再做從前做過的事,例如舉行時裝秀、監督廣告活動、推銷商品或商店陳設,「從根本上來說,這些真的不會令我感到高興。我一直在自我與靈感間『走鋼索』,不過一旦我決定要做了,我就不會讓自己眼前出現任何障礙。」
Phoebe Philo 無疑是時代的先驅,或許先驅必定得忍受磨難,承受壓力,但她卻絲毫不在意外界噪音,她知道有些事情必須改變,而改變是有代價的,如同承受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那內心的寂寥只有自己能明白。
Read More
>>> 比演唱會票還難搶!Phoebe Philo 發布 A2 系列,在清冷調性外更多了一層情慾色彩
>>> 全時尚界都在等她回歸!Phoebe Philo 首波新品 A1 上架,極簡中又帶龐克前衛
>>> 苦等 Phoebe Philo 同名品牌之時,也來看看這 3 家簡約服裝,相信能打動你的心
Photo: 《The New York Times》 ,Phoebe Philo, Céline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