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潮流的復興,正反映了人類對懷舊與新奇的雙重渴望,當舊有的流行趨勢被重新包裝為新形式時,消費者便會在這兩種情感層面受到影響。
《Forbes-Bell》指出,社交媒體的普及讓人們更容易不自覺地參考起過往的流行風格,這無疑成為 Y2K 再度風靡全球的關鍵因素。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再度開賣
童年時期對於時尚矇矇懂懂的印象,便是來自於母親包櫃中的 Louis Vuitton 櫻花包,即便小時候看不懂,但現在我卻對其有一種無以名狀的喜愛,總覺得能拎上一顆櫻花包出門的話,還挺有感覺的,是為了炫耀嗎?似乎又不全然是。
是為了讓人知道我也擁有一顆少女心嗎?可能有一點。
是為了在朋友聚會中成為話題焦點嗎?我必須承認,沒錯。
這個 20 多前由 Louis Vuitton 與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合作的聯名設計,於近日推出 Re-Edition 系列。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Re-edition Collection
追溯回 2003 年,彼時 Louis Vuitton 是 Marc Jacobs 的天下,在他任職 16 年的歲月中,其中 5 年與村上隆的合作就為品牌帶來了不斐收益,是大老闆 Bernard Arnault 做夢都會笑的程度,光是他打鼾間,就不曉得多少櫻花從法國飄散而出,落到各國土壤生根發芽,即便過了 20 多年,仍能成為品牌現金奶牛。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櫻花包曾經遍及大街小巷,哪怕是五分埔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與 Louis Vuitton 合作時間最長的藝術家,村上隆富有想像力和豐富多彩的美學語彙為 Louis Vuitton 鑲上藝術光環,讓品牌就此成為了奢侈品品牌中的藝術先鋒。
雙方合作的首個作品發表於 2003 春夏系列,一直到 2015 年才宣布停產,並於今年重啟合作。當年村上隆受邀重新設計 Louis Vuitton 的 Monogram 印花,陸續推出在此之後紅遍大街小巷的彩色印花 Monogram Multicolore、櫻花 Monogram 和迷彩 Monogramouflage 等圖騰,熱門程度就連盜版商都攻不應求。
黑色或白色塗層帆布上刷印有眼花撩亂等各種不同顏色,明亮的色調取代了品牌經典的棕色印花,Monogram Multicolore 系列讓 Kelly Green、黃色、亮粉紅色躍上品牌經典的 Alma 及 Pochette Accessoires 等包款上,更甚《WWD》曾報導,當時 Louis Vuitton 在法國有一間工廠,據聞是全國唯一能在帆布上印製有 93 種顏色的工廠,這間工廠每週七天全天候上機,沒有停下來過。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系列從此定義一代人認知中的「時尚」,Marc Jacobs 甚至定義該系列為「藝術與商業間的不朽聯姻」,帶著日本 Kawaii 美學的系列,為 Louis Vuitton 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也奠定了品牌後來長期與藝術家聯名的基礎,我們必須承認,沒有村上隆,現今時代的時尚或許將截然不同。
光是 2003 年,該聯名系列的銷售額就達到將近 3.45 億美元,約佔 Louis Vuitton 總收入的 10%,甚至讓 Marc Jacobs 說出:
「這讓我的團隊非常害怕,我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能超越這個。」
面對第一個系列即取得如此大的成功,Monogram Multicolore 系列後各個極具代表性的聯名設計也飛快跟進,包含 2003 的 Cherry Blossom 系列、2004 的 Panda 系列、2005 的 Cerises 系列、2007 的 MOCA Hands 系列、2008 的 Monogramouflage 系列和 Cosmic Blossom 系列。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鈔票才是真正公式
對許多人來說,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的聯名系列讓包款不再僅僅只是精品,反而成為收藏品般的存在,村上隆畫筆下無憂無慮的氛圍注入了 Louis Vuitton DNA 中,而 2008 年的 Monogramouflage 系列更是將高端時尚正式帶入藝術世界,將具有軍事意涵的迷彩印花印上包款,彷彿法國與日本盡釋二戰前嫌,即便 2015 在新任創意總監 Nicolas Ghesquière 掌舵下,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系列單品開始慢慢下架,但這並不影響這場時尚圈跨界藝術圈的轟動聯姻,反而讓許多人對該系列更加求「之」若渴。
往後該系列只能從二手市場中求得,而這樣的稀有性也反向繼續推高了售價,人們對 2000 年代的迷戀從未如此狂熱,而那是一個什麼都求新求快求變的時代。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2003 年 Merrill Lynch 分析師 Antoine Colonna 就曾表示:「我認為奢侈品公司中,新產品的銷售額比例至關重要,因為它突顯了公司的創新能力。」前巴黎匯豐銀行分析師 Antoine Belge 也同意:「對一個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其銷售額是否有 15% 是來自新產品,沒有的話,這個品牌會被認為是缺乏創新力的。」
曾任高端時裝店 Villa Moda 老闆 Majed Al-Sabah 說:「我們面臨的現實是,每個客戶每季都需要買入 4 到 6 個包款,這讓包款幾乎占業務的四分之三,這就是 Hermès 在這地區沒有生意的原因之一,因為沒人會拎上同樣的包款超過一季。」
就連彼時的 CHANEL 總裁 Françoise Montenay 也表示:「我們總是向客戶展示新品。」也就是說在 2003 年時,CHANEL 專櫃上至少有 80% 都是新品,哪怕是最經典的包款,也要換上全新色彩或材質:
「要讓顧客知道,他們如果不現在買,三個月後就買不到。」
Dior 前執行長 Toledano 則說:「奢侈品不僅僅代表品質和傳統,也反映當下的情緒。」
在變化動盪如此快的千禧年,也難怪 Louis Vuitton 會願意授權村上隆更改品牌長久以來的字母組合 以創作出真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創新商品,Louis Vuitton 前總裁 Yves Carcelle 說:「我由衷感到自豪,感謝 Marc Jacobs 將 Louis Vuitton 的名字與村上隆緊密結合在一起。」
然而當時 2003 年的 Yves Carcelle 或許仍未預料到該聯名系列將對時尚圈帶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影響,才會說出:「如果我們做三遍同樣的事情,就無聊了。」就連 Marc Jacobs 也附和:「這不意味著我們總是會與村上隆合作,我討厭某些事情變成公式的感覺。」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關於村上隆的超扁平藝術
事實上,村上隆也坦言,擔心自己與 Louis Vuitton 的合作會讓人以為他僅僅是一個包款設計師,然而村上隆大概不必有此憂慮,因為跨度如此大、如此久的合作,村上隆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已經成功顛覆了 Louis Vuitton 品牌背後所代表的意涵——經典、法國、文化、富裕,至少在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系列中是如此。
在村上隆所提出的超扁平藝術(Superflat)中,倡議透過西方普普藝術、日本動漫、傳統浮世繪回歸畫布的二度空間,以日本的 Kawaii 文化營造超現實美學視野,說穿了,正是一紙對世界的無聲抗議,用超卡哇伊的表象,引領出晦澀難懂的思維打擊。
二戰後日本經歷巨變,村上隆認為日本此後變得「超扁平化」,無論是社會制度、大眾文化….,彷彿都欠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深度,一切變得 Super Easy,一如我認為日本漫畫風格正埋藏著日本人對自身民族性的厭惡,金髮、深邃且炯炯有神的雙瞳、超白皙的皮膚、粉嫩的雙唇…..,日本人畫筆下的角色究竟是日本人發自內心認定的美,還是歐洲強權凝視下的美?
另一方面,日本 A 片中女優種種不自然的反應,也在在顯示,日本人對女人有多不了解。
而 Cosplay 文化正是兩者相結合的極致展現。
村上隆與 Louis Vuitton 的合作,老老實實說,某種程度上確實抹滅了 Louis Vuitton 的文化底蘊,再也沒有法國巴黎、沒有行李箱、沒有工匠精神,就連標誌性的 Monogram 也被五顏六色的「卡哇伊」給取代了,剩下的就是可愛、流行、熱門、貴,還有背上街享受他人目光投射過來的慾望攪動,我感覺村上隆簡直是將 Louis Vuitton 變成了日本漫畫般的存在。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Re-edition Collection
社群媒體正在讓社會變得「超扁平」
村上隆將他界定下的藝術視為東方主義的「倒轉」,出生於 1963 年的他,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沈迷於美國文化的渲染,以及二戰帶來的痛苦回憶,他的作品隱隱約約中埋藏著一種對西方「被動攻擊」的態度,事實上,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認為自己的藝術是主動迎合上了「西方視角觀看下的日本」的刻板印象,是愚弄西方審美品味的一種形式。
透過與 Louis Vuitton 的合作,他賺進了大把大把鈔票、獲得數百數千萬的西方粉絲,同時顛覆了 Louis Vuitton 原本給人的高大上形象,即便如此,仍沒有人會對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系列發出質疑聲,但,如果就連村上隆曾明確表示過的美學觀點都被西方消費者給忽略了,那麼,西方對日本發出的政治評論,又有何可取之處呢?村上隆不曾明確說過自己「反西方」,但我們無法否認,他確實將西方文化的尊嚴置於困難境地。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然而,像村上隆這樣的藝術家又是否讓日本走向更加充實、有意義的境地呢?還是相反?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系列是可以賣給任何人的商品,但擁有的人就擁有了「日本性」嗎?擁有的人就真的是卡哇伊的化身嗎?
又或者談回最本質面上的議題,手邊擁有一款 Louis Vuitton 櫻花包,你就會對日本文化多幾分尊敬嗎?
恐怕不會。
更甚,被譽為東方 Andy Warhol 的村上隆曾在 2010 年接受《Interview》專訪時表示:
「與 Andy Warhol 相比,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我沒有毒品,你知道,我們日本沒有毒品文化。」
Louis Vuitton x Murakami Re-edition Collection
岩井俊二 1996 年推出的《燕尾蝶》、是枝裕和在 2010 年推出的《空氣人形》,一部在千禧熱潮即將邁入最高點前推出,一部在千禧熱潮退溫後推出,但兩部電影講述的是日本境內同樣的問題——自卑情結所引發的無盡空虛。
自 1868 年,明治維新後,日本武士交出了他們手上的劍、剪掉了頭髮、穿上了西裝,走進東京市中心官廳,他們至今或許仍在那裡。
《空氣人形》電影海報
爾後,村上隆在 2023 年接受《Time Out》採訪中表示:「我已經正面迎擊日本二戰後的文化。」同時卻也表示:
「社群媒體正在讓社會變得『超扁平』,事情正在失去控制,而我們正在走向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
自卑情結,有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毒品,並且隨著社群媒體的發散效應渲染到全世界家家戶戶中嗎?
雖然大家都說時尚是個大迴圈,但我想,人們確實需要創造一些新東西,透過社群媒體這一劑毒品,不斷重溫過往時光的美好,恐怕無法帶領時代向前走。
Spotify 上重溫舊曲固然美好,懷舊自然是一種慰藉,但不該是我們停滯的理由。
Read More
>>> CHANEL 和 Matthieu Blazy 相愛,只是一場意外?
Photo: Louis Vuitton, Takashi Murakami, NYLON,《空氣人形》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