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極圈的漂浮冰層當作畫布、為荒漠上的粒粒沙土描繪下生命的篇章….,人們追求藝術之美,不外乎是追求那永恆的顫動感,然而如果那樣的美只能留存於幾秒鐘,是否還值得我們去探看、值得我們去留念,甚至泛起想「擁有」的念頭呢?
從藝術家 David Popa 的「畫作」中,我們或許能更明白美的意義,還有冒險帶來的啟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與大地共生共存
David Popa 在紐約出生長大,現居芬蘭,他的藝術之路源於父親 Albert Popa 的啟蒙——這位紐約最早一批的塗鴉藝術家之一,不僅讓 David Popa 早早就接觸到了街頭文化,也在童年時期傳授給了他豐富的繪畫技巧。
然而,真正促使 David Popa 全身心投入藝術的,並非是畫室裡的創作,而是戶外的無限可能,街頭藝術與當代壁畫成為了他的靈感催化劑,引領他走向今日的藝術實踐。
以大地為畫布,他留下轉瞬即逝的美麗作品
以大地為畫布,David Popa 僅使用天然顏料與水源進行創作,並透過無人機捕捉這些具有場域特性的短暫巨型畫作,他主要選擇北歐的島嶼與礁岩作為創作地,透過攝影、短片以及 NFT 數位藝術的形式記錄與呈現這些轉瞬即逝的作品。
David Popa 的創作不僅僅關乎視覺美學,更延伸至人類學的領域,探討人類的起源、本質與命運,他採用木炭、礦物顏料與貝殼粉末等天然材料作畫,令人驚喜的是,這些材料甚至與四萬年前洞穴壁畫中所使用的顏料如出一轍。
古代藝術家們不辭辛勞地收集與調製顏料,只為能在幽暗的洞窟中留下文明的痕跡,同樣地,David Popa 也選擇遠離塵囂,將其作品隱於大自然之中,使其彷彿是某種原始生命的顯現,等待被發現。
然而,這種「發現」的過程卻是稍縱即逝的——他的作品往往在短短數日或數月內便會被大自然「收回」,這是最令人可惜、卻也是最珍貴美麗之處。
在David Popa 的創作期間,環境變化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變數,一如鳥類留下的痕跡成為畫布上的即興筆觸,潮汐的更迭揭露新的岩層,光影的變化賦予畫面不同的層次,甚至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也可能沖刷掉已成形的作品,留下一片斑駁而殘存的美感。
但也正是這種與自然短暫卻深刻的對話,讓 David Popa著迷不已,也引導著觀者思索:在我們短暫而有限的生命中,究竟應該如何珍視這些稍縱即逝的奇蹟呢?
David Popa 的創作教會了我們,我們不必再去「擁有」美了,美早已圍繞在你我身旁。
Follow David Popa
Read More
>>> 如果說現在還有童話故事,那就是藝術家 Venera Kazarova 創造的夢幻世界了
>>> LOEWE、Marimekko 都找她合作,日本設計師氷室友里讓織物「動起來」了
>>> 微風、落花,與四季,在插畫家 Jiyoung Park 筆下,感受大自然的治癒力量
Photo: @david_popa_art
Cover Art Design : 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