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代初期,從好萊塢鉅片到紐約獨立製片,從鏡頭的運動方式,到角色如何被觀看、被書寫,這些細節不只是文化現象,更是女性在影像中如何被建構與解構的縮影。有感於此,Chloé 春季系列就針對「凝視」這件事來打開時尚的語言,探討女性形象如何在不同視角下被理解,進而探討這些目光,到底是華麗的投射?還是真實的輪廓?
對 Chloé 而言,2026 春季系列不只是對風格的致敬,更成為一場關於觀看的辯證。
Chloé 2026 春季系列 FEMALE VERTIGO
#1
誰在注視著你?誰在被觀看?
Chloé 2026 早春系列其中一個靈感來自「黑色電影」(Film noir)中的女性角色,他們大多是導演鏡頭下的慾望投射,總是神秘又危險,讓人著迷。在當時的好萊塢鉅片與紐約獨立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呈現方式迥然不同——一方極度風格化,另一方則追求真實與深度。這種風格與真實之間的強烈張力、幻想與現實之間的戲劇對比,正是本系列的核心精神。
系列另一個靈感則來自攝影師 Sybille Mallmann 與導演 Bette Gordon 的作品。兩位藝術家讓大眾看到女性如何從「被觀看」的位置中走出來,重新定義自己作為觀眾的視角。
Sybille Mallmann 在1980年代的西柏林與慕尼黑拍下無數當代女性藝術家的肖像。不是雜誌封面式的華美擺拍,而是捕捉她們在創作、生活、思考裡的真實神情,讓鏡頭不再具有侵略感的凝視,而是一種更感性的對視。而 Bette Gordon 的被譽爲女性主義版本《迷魂記》的電影《Variety》(1983),更是將這場觀看反轉到底,讓主角不再只是被凝視的對象,而是慾望的主體,是主動解構敘事的人。這種影像敘事的位移,也同樣被轉化進了服裝語言裡。
#2
擁抱女性魅力的雙重性格
Chloé 女孩過往的浪漫風格,在此有了新的詮釋。俐落鮮明的線條、鮮豔色彩與奔放印花、高腰剪裁與喇叭袖仍存在,但她不再只是那個漫遊草地的詩人角色,而是掌鏡的創作者——她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是如何被觀看。這種雙重意識,讓設計語彙也有了不一樣的轉向。舉例來說,可以看見布料選擇用輕盈的絲質、薄紗、印花混搭剛硬的結構感;色彩上,明亮的黃色、紅色與金屬感則調和出一種有溫度的張力。
這不只是一個「漂亮的系列」,而是關於「如何被看見、又如何看回去」的提問。穿上這樣的服裝,不只是風格選擇,更像是一種文化立場;有意識地用視覺層次堆疊出女性複雜的身分意識,讓感性與力量並存。穿者能以直覺且自我的方式詮釋時尚,巧妙拿捏結構與流動、感性與力量之間的平衡——就如 Chloé 女孩一樣,她樂於擁抱這種矛盾中的和諧,展現剛柔並濟、獨具魅力的雙重性格。
本季系列廣告由攝影師 Johnny Dufort 掌鏡,邀請了 Lily McInerny 與一眾多樣貌、多元氣質的模特參與。整體看來沒有統一的臉孔與輪廓,反而更讓人聚焦在她們的姿態、眼神與存在感。你能感受到,她們不是在模仿誰,也不是為了討好誰。
在時尚產業高度商品化的當下,Chloé 願意從影像語言出發,重新檢視女性如何在鏡頭與社會中被形塑,值得讚賞。誰說華麗不能真實?誰說性感不能自我?這一季的 Chloé 用設計回答了這些疑惑,同時也悄悄拋出更多提問,等待觀眾們去思辨。
Read More
>>> 2026 早春服裝系列:縫起記憶的線,Ferragamo 寄出一封寫給家庭的情書
>>> 2025 秋冬高訂系列:金色麥穗搖曳,CHANEL 以羽飾與刺繡寫下田園詩歌
>>> 2025 秋冬高訂系列:10 年之後,他的設計仍擲地有聲,Demna 在 Balenciaga 的終章
Photo:Chloé
Cover Art Design: Vi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