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容度越來越高、文化也越多元的現代,刺青已不再是早期反骨、叛逆的象徵。對一般大眾來說,刺青是一種表達自我、傳遞訊息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展現,那麼對刺青藝術家來說,「刺青」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呢?背後又有什麼故事要跟大家分享?
好久不見的#刺青這件事 終於回歸啦!本篇邀請到的是刺青工作室孜孜兀兀創辦人:cya:(a.k.a 台北張先生)來聊聊,關於創作最重要的堅持,以及刺青對他來說的意義。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熱愛流連於社群平台,相信你也會被這位風格搶眼的刺青師給吸引,毫不猶豫地點下閃閃發亮的藍色Follow 鍵。
#1
腦洞大開的漫畫少年
「嗨!我是台北張先生。」:cya: 在訪問的一開始便直白了當卻不失親切地回應。
大學畢業於服裝設計系的他,在朋友的介紹下進入刺青產業,脫離學徒身份後先是加入一間工作室,如今則與另一位夥伴獨立出來,「孜孜兀兀」也就此成立。他在訪問中說道:「接觸刺青後才慢慢發覺這個工作模式非常適合我,不論是自由安排工作,或是創作自己喜歡的畫面。」
:cya: 台北張先生本人
目前刺青齡約3年多的 :cya:,擅長以超現實手法,將日常轉化為一幅幅魔幻作品,他分享,自己小時候很愛在國文課本上塗鴉、喜歡看漫畫,也是從那時開始慢慢形塑自我風格,並一路演進到現在仍不斷改變著。
「漫畫影響我蠻多的,但不是單一影響我的風格,比較像是造就我腦洞大開的思考方式。」因此近期的創作也跟以前不太一樣,比較偏重技法的質感呈現,以及點、線之間的層次關係。
:cya: 的工作過程
:cya: 的刺青作品
#2
每個刺青都是他的日常觀察
「但最近點刺常常刺到手酸眼酸,很想去北海道放假。」雖然如此幽默應答,但:cya: 更新作品的頻率還是維持在固定的節奏上。每回看到新的認領圖,都很想讓人捲起袖子、上呈錢包,把雙手刺好刺滿——至少對我來說,他的作品是很有共鳴的,在狂放的線條中帶有細膩的氣質,每個作品在不同人眼裡,都是另一個全新的故事。
:cya: 的創作
「我認為我是慢慢喜歡上刺青的。」:cya: 與我分享:「在工作途中,我認識了更多客人、更多的刺青師,畫了更多的圖、刺的皮膚也越多,當中也有跟其他產業的夥伴進行不少有趣的合作….這些都是讓我想繼續當刺青師的原因。」因為對他來說,「刺青」是看待世界的延伸表現,也是一種裝置藝術的呈現方式;每個刺青都是他的日常觀察,再藉由繽紛的色彩、扭曲的線條,一一宣洩出來。
:cya: 的刺青創作
#3
想當刺青師?自主性必須要有
而如果只能用一個詞形容他的工作,:cya: 直覺地說是「自主性」,他解釋道,不論是安排工作時間、出圖規律或社群經營,都需要自己監督自己,才能不斷提升——就像Freelancer,培養出自主經營、自律調適的能力,才是長久之道。
「如果想做刺青,我能給的建議就是對自己的工作專注與負責。這是最重要的——自主性必須要有。」
:cya: 的創作
成立全新工作室「孜孜兀兀」後的:cya:,沒有過多的宣傳或者浮誇喧鬧的操作,只是默默地和另一位夥伴按著平穩的步伐前進。但自己創業不會很辛苦嗎?他這麼表示:「我認為到現在最難的都是如何經營行銷吧,到目前我也還沒摸透怎硬的經營模式是最適合的,因此請一起拭目以待未來的孜孜兀兀吧!」
:cya: 的刺青創作
—— 同場加映 ——
更多刺青藝術家等你來認識!
身為刺青愛好者,訪問最後特別詢問了:cya:,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刺青藝術家?他大方分享,台灣部分包含擅長線條的Upa(@lonelyupa)、黑白風格鮮明的葫蘆墩阿弘(@a_hong_ta2),國外的話有波蘭刺青師WAG(@wag.hz)、德國刺青師David Schiesser(@ds_008)以及英國的Oski(@oski__________)等。:cya: 補充:「還有很多厲害的寫不完啦。」
若對刺青藝術有興趣的你,除了上述提到的藝術家們,不妨也點開文末連結,一窺:cya: 獨特的創作吧!
Follow :cya:
Read More
>>> #刺青這件事 Part 1:每筆黑白線條,都是人生經驗的累積 —— 專訪刺青藝術家山山和 Yuan
>>> 劇場般奇幻的開放式空間,打破傳統印象的極簡風刺青店 6:19 Studio
Photo:@c_yearn_to_be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