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時尚版圖裡,如果要找出最能用布料與嘲諷同時縫製出話題、把「醜」翻譯成「美」又轉手變成爆款的名字,Demna Gvasalia 幾乎是唯一答案。
這位出身蘇聯時代喬治亞的小子,先在共產制服中學會了何謂壓抑,再用安特衛普式解構把壓抑拆得體無完膚;他把暗房夜店變伸展台,把街頭垃圾做成高訂傳世作,讓巴黎老牌 Balenciaga 在財報與罵聲中同步飆升。
The Femin 就帶你一同走過這段既顛覆又銳利的旅程,從喬治亞戰火下的童年陰影,到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學院派訓練場;從創立 Vetements 時在地下停車場裡辦秀的叛逆姿態,到接掌 Balenciaga 後讓高訂與街頭並存於同一條天橋之上。
#1
「我從來不想成為 Cristóbal Balenciaga 的模仿者。」
喬治亞小鎮到安特衛普,一個被壓抑的靈魂
如果要理解 Demna Gvasalia 為何總能將「醜」轉譯為「美」,必須回到他 1980 年代在蘇聯喬治亞的童年。
那是一個大街小巷都穿著制服、審美高度單一化的社會,衣服除了保暖就是宣示政治忠誠度,色彩被配給、剪裁被規範,任何差異都可能被視為反叛。
Demna 出身於一個大家族,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房間,只能躲進後院畫畫,那是他少數能「掌控」什麼的時刻,至少顏色和線條還會乖乖聽他的話,也奠定了他日後對「私人空間」與「身體自由」的執著。
17 歲那年,Demna 確定自己是同志,也確定如果不離開家鄉,生命注定無法展開,於是他拚命讀書,先拿下經濟學學位換取移民德國的合理理由,再靠語言獎學金闖進學費僅 500 歐元的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
然而,那裡的導師只問他一件事:
「你設計的衣服,真有人會穿嗎?」
Photo: refinery29
這句話擊碎了他對「時裝等於夢想」的浪漫想像,也成為他往後所有作品的起點:拒絕空洞裝飾,必須讓衣服回到真實人體、回到日常生活。
安特衛普的殘酷競爭讓他學會「剪開現有、重新拼貼」的叛逆手法,也第一次讓他意識到:時尚不只誕生於伸展台,更是政治、歷史與個人身份的交錯戰場,一如他後來的自證:
「我從來不想成為 Cristóbal Balenciaga 的模仿者,我希望把那種優雅,放入一件非傳統的服裝裡,這也正是我平常穿外套的方式。」
Photo: glamobserver
#2
「雖然我看起來像流浪漢,但其實我能買下這座米開朗基羅雕像。」
Vetements 時代,把厭倦感做成爆款
離開 Maison Margiela 與 Louis Vuitton 後,Demna 與弟弟 Guram 及兩位前同事在巴黎頂樓公寓創立 Vetements,法語意為「衣服」,取名如此直白,因為他們對當時高端時裝過度概念化已感到厭倦。
他們白天在大牌上班、晚上抽菸、喝廉價紅酒,凌晨三點用打火機、膠帶和軍褲布料做實驗。
Demna 與弟弟 Guram
Photo: elpais
Vetements 首場秀辦在同志暗房 Le Dépôt,模特兒從觀眾膝前擦身而過;第二季乾脆把秀移到巴黎唐人街的餐館,模特兒踩著老爹運動鞋穿梭油膩桌面,媒體一面困惑、一面興奮,《Vogue》稱他們是「亂世裡的真實生活報導者」,結果第三季還沒結束,品牌果然就入圍了 LVMH 青年設計師獎;更關鍵的是,他們把「厭世、反骨、平民制服」的語言推進奢侈品價格帶,證明街頭輪廓也能在精品專賣店售罄:
「我的職責就是不斷推翻這些既有印象,這令我感到興奮,像是『雖然我看起來像流浪漢,但其實我能買下這座米開朗基羅雕像』的感覺。」
Vetements 2016 秋季系列
Demna 自此成了「把醜賣到缺貨」的代名詞,而這份矛盾魅力,卻為他贏得了 Balenciaga 高層的青睞。
#3
「你不用討好,時尚不應該取悅人。」
顛覆老牌,Balenciaga 的審醜美學
2015 年,Demna 入主 Balenciaga,這家由西班牙設計師 Cristóbal Balenciaga 於 1919 年創立、1968 年關閉高訂沙龍的法國老牌,在千禧年後雖藉 Nicolas Ghesquière 重獲新生,但真正「變成街頭公敵又財報猛獸」的轉折,卻是發生在 Demna 手中,而他的行事作風也正如他所言:
「如果想取悅別人,你永遠不會成功。你不用討好,時尚不應該取悅人。」
他首先把 IKEA 0.99 歐元購物袋做成賣 2,000 美元的皮革版,把狗仔偷拍視角拍進廣告,把歐洲議會議場照搬成伸展台,甚至在秀場椅背印上印尼廉價觀光巴士花布。
2018 秋冬,他在襯衫印上「+33」開頭專線,觀眾撥電話過去就是市場調查問卷,問你年齡、職業、是否養寵物?冷冰冰的東歐口音彷彿在告訴你,「品牌」正在收集你的一切。
對 Demna 而言,制服、身分證、國家邊界都能成為「布料」;Hello Kitty 包、無法走動的巨肩外套、髒泥皮靴,則成了對資本主義「為達成目的付出多大痛苦都行」的譏諷。
弔詭的是,這些帶刺作品卻創下營收高峰,父母輩恥笑的「老爹腰包」與「尼龍鑰匙圈」被全球年輕買家搶購;Balenciaga 也因此獲得「把消費者的焦慮變成利潤」的黑色幽默封號。
#4
「時尚有時實在嚴肅過頭了。」
從重啟高訂到與《辛普森家庭》合作,Demna 一下男神、一下男神經
2021 年 7 月,Balenciaga 關閉 53 年的 Avenue George V 沙龍被重新開啟,Demna 將客人引上古老旋梯,進入全白高訂沙龍,沒有音樂,只有腳步聲與布料摩擦。
黑西裝、灰連帽衫、牛仔褲與手工珠繡禮服並列,最後以重現 1967 年新娘禮服收尾,有評論說:「他讓人相信,一件衛衣也能達到高訂精度。」對 Demna 來說,這無疑證明了自己不只是街頭符號操盤手,更能操控高訂語言。
不久,高訂後他又急轉一彎,在巴黎 Théâtre du Châtelet 上演紅毯惡作劇,讓賓客以為自己是觀眾,卻在踏上紅毯時被攝影機直播成秀中模特兒,進場後才發現真正的「首映」是 Balenciaga x《辛普森家庭》十分鐘短片。
霍默、瑪姬穿 Balenciaga 在伸展台踱步,短片上線三週點擊就衝破了九百萬,Demna 表示:
「在時尚界,我們總是沒有犯錯的空間,我們無法容忍任何失敗的可能性。時尚有時實在嚴肅過頭了。」
#5
「這是我最會的事,也是我向世界提問的方式。」
捫心自問,美是什麼?
高訂重啟後,Demna 不滿足於貴婦與明星的訂製花費,甚至計畫在上海、首爾複製沙龍空間,還設想了「公寓式高訂展間」,顧客可像逛朋友家那樣推門而入,量身訂做丹寧外套或駱馬毛高領衫。
此外,他也嘗試成為影像導演、舞台美術(如 Kanye West《Donda》舞台),但最後仍回到了服裝領域:
「這是我最會的事,也是我向世界提問的方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喬治亞後院到巴黎沙龍,Demna 把個人逃亡、政治諷刺與資本遊戲縫進每一道線腳,迫使觀眾重新思考「美」的重量,而這正是他留給 Balenciaga 最尖銳、也最誘人的未完成考題。
—— 更多 Demna Gvasalia 金句 ——
「時尚始終行走在未知的邊界上,推動它的不是既有答案,而是對下一步的渴望。」
「現在看來真正稀有和無限的東西,就是創造力本身,我相信創造力已經『秘密地』成為了一種新的奢侈品形式。」
Read More
>>> 2025 秋冬高訂系列:10 年之後,他的設計仍擲地有聲,Demna 在 Balenciaga 的終章
>>> 2025 秋冬服裝系列:從正裝到街頭,Balenciaga 認為「實穿」與「顛覆」是同件事
Photos: Balenciaga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