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Gabrielle Chanel 在巴黎奠定了品牌的根基;百年後,CHANEL 將這份創造力延伸至紙本出版,推出首本藝術與文化刊物《ARTS & CULTURE》,以當代觀點重新詮釋與藝術世界的深厚連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1
當時尚品牌走進紙本
這本刊物由 CHANEL 藝術、文化與傳承部門,以及 CHANEL 藝術、文化與傳承部門總裁Yana Peel 主導,聚焦過去 5 年間品牌與藝術家及文化機構的合作成果,除了呈現關於當代藝術家的深入報導,也可看見品牌與藝術文化領域長久以來的親密關係。
首期刊物多達 250 頁篇幅,為延續 CHANEL 一個世紀以來對藝術的支持,刊物內容聚焦於豐富多元的藝術創想,並圍繞多位當代創作者展開,包括曹斐、陸揚、Savanah Leaf 與 Tracey Emin 的專題文章,以及 CHANEL Next Prize 得主的作品集。
《ARTS & CULTURE Magazine Vol. 1》封面照,由 Roe Ethridge 攝影
封面部分也同樣蘊含巧思,為雕塑家 Jacques Lipchitz 在 1921 年創作的 Gabrielle Chanel,既是對創辦人精神的致敬,也象徵著品牌如何將過去延伸至當下。
對此,CHANEL 藝術、文化與遺產總監 Yana Peel 表示:「這是 CHANEL 首本藝術文化雜誌,在每一頁中,都能感受到 Gabrielle Chanel 的精神,她是個熱愛閱讀、喜歡與前衛藝術家為伍的人,我們希望透過這本紙本雜誌,延續她的文化網絡。」
#2
紙本刊物 = 時尚品牌的新語言?
儘管《ARTS & CULTURE》採用藝文刊物的形式,內容依然緊扣 CHANEL 的世界觀,邀請到品牌多位藝術與文化的摯友們分享洞見,從品牌大使 Tilda Swinton、建築師 Peter Marino 專訪,到藝術史學者 RoseLee Goldberg 所撰寫的〈A Life of Performance: Gabrielle Chanel and the Avant-Garde〉,以及攝影師 Roe Ethridge 為 CHANEL History Collection 創作的攝影作品,包含 Gabrielle Chanel 私人寓所和品牌傳承部收藏的物品…,這些內容交織出 CHANEL 如何在藝術與品牌故事間遊走,將時尚與文化共構為一種新的敘事形式。
Tilda Swinton
為保有其獨立性質,《ARTS & CULTURE Magazine Vol. 1》僅於全球 20 座城市的 23 家獨立書店發行,包括阿姆斯特丹、班加羅爾、曼谷、柏林、格拉斯哥、香港、倫敦、洛杉磯、墨西哥城、米蘭、紐約、巴黎、巴西聖保羅、首爾、上海、雪梨、台北、東京及蘇黎世。
*參與書店:洛杉磯 Arcana、阿姆斯特丹 Athenaeum、上海 Bananafish、曼谷 Bangkok CityCity Gallery、雪梨 BTWNLNS、墨西哥城 Casa Bosques、紐約 Casa Magazines、班加羅爾 Champaca、柏林 Do You Read Me!?、倫敦 Foreign Exchange News、倫敦 Reference Point、米蘭 Libreria Bocca、聖保羅 Megafauna、台北 Moom Bookshop、蘇黎世 Never Stop Reading、北京 postpost、格拉斯哥 Ripe、倫敦 Rococo News & Magazines、首爾 Still Books、倫敦 Tenderbooks 以及香港 ACO BOOKS。
暗示著 Gabrielle Chanel 星座的獅子拼貼畫,由 Roe Ethridge 攝影
#3
不只是行銷,更是文化投資
在全球奢侈品牌面臨市場價值與文化意涵之間的再平衡時,CHANEL 選擇以紙本出版作為一種新型態的溝通工具。
「這讓人聯想到 Bottega Veneta 當年關閉所有社群平台,轉而以更深度的方式建構品牌世界觀。」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帕森設計學院)時尚傳播教授 Emily Huggard 指出:
「在消費慾望逐漸冷卻的時代,品牌試圖以文化資本與社會影響力重新定義所謂的奢侈。」
她補充:「像 CHANEL 這樣的刊物,是品牌想與經典文化接軌的一種方式,遠比追逐即時潮流來得更長效,而這也是 CHANEL 回顧歷史、重述品牌傳承的另一條路徑。」
Gabrielle Chanel 的私人收藏,由 Roe Ethridge 攝影
Emily Huggard 近一步提及 LOEWE 出版關於創意總監 Jonathan Anderson 任期的專書(由作家 Zadie Smith 擔任序文)、Saint Laurent 成立自有電影製作部門,以及 Van Cleef & Arpels 每年資助的國際當代表演藝術節 Dance Reflections….等,都是類似的文化實驗。
Emily Huggard 最後指出:「讀者其實能明確感受到《ARTS & CULTURE》是品牌出品的內容,但關鍵在於:寫得是否夠深?內容是否真正貼近文化本質?如果平衡得當,它仍舊可以成為具有價值的藝術平台。」
《ARTS & CULTURE Magazine Vol. 1》
Read More
>>> 顛覆你認知的「時尚雜誌」:這 4 本小眾時尚雜誌,帶你窺探有趣觀點及文本敘事
>>> 時隔 60 年,蔚藍海岸邊的 La Pausa 重啟,召回 Gabrielle Chanel 未竟的藝術夢
Photo: CHANEL
designed b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