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於時尚圈掀起的最具爭議話題,大概非Hedi Slimane於2019春夏時裝週端出的「新Celine」莫屬了!對於Phoebe Philo鐵粉們,想必都在充滿Saint Laurent既視感的性感小洋裝走上秀台時,全都瞠目結舌地傻了眼,而面對Hedi Slimane入主Celine後「全部砍掉重練」的強勢作風,有人說這是「絕對能熱銷」的商業策略,況且Hedi Slimane身為一位風格極鮮明的明星設計師,本來就有權「做自己」;另一頭,傷心的Phoebe Philo鐵粉們則將這場秀視為「回歸男性凝視*」的做法,認為從前由極簡女王Phoebe Philo細膩琢磨出的「女性主義風格」,已然被Hedi Slimane不屑一顧地埋沒品牌歷史中,徹底改變了幾乎是由Phoebe Philo一手組建的品牌DNA結構。
CELINE SS19 ready-to-wear, directed by Hedi Slimane
Céline Pre-fall 18 ready-to-wear, directed by Phoebe Philo
Photo:
這些質疑聲浪不禁讓人產生疑惑:究竟所謂的「女性主義(feminism)」,對於時尚界來說代表著什麼?性別之間情慾與主控權之間的權衡標準,真的僅停留在裙襬的長短、裸露的肌膚面積與布料的薄透程度上嗎?
*男性凝視(male gaze):男性作為觀看者,而女人則是被觀看、被監控的對象,男性能從觀看中(尤其是裸露的女體)獲得情慾方面的快感,被女權主義者認為是「性別不平等之權力的展現」;而與之相反的女性凝視(female gaze)則強調女人的價值並不為男性所定義,並以奪回身體自主權作為捍衛自身權利的基本行動,且對於任何型態的審美與價值觀均予以接納包容。
20世紀「解放女性肢體」的經典之作
雖然每個人對於女性主義的詮釋大不相同,不過大概都會同意以下觀點:在時裝史上以「解放女性肢體」為名的設計師如Paul Poiret、Coco Chanel、Yves Saint Laurent,為了讓女性生活過得更舒適自在而創造新款式/輪廓,這本身便是女權的實踐──即便女人們無法在政治或職場上獲得與男性相當程度的發聲權利,但至少她們能夠突破傳統衣裝的束縛(如馬甲、裙撐),享受為自己而著裝的自由。
Paul Poiret以寬鬆剪裁將女性從馬甲束縛中解放出來
Chanel揉入男性剪裁風格的女性休閒服飾
Yves Saint Laurent 經典的女式西裝 “Le Smoking Suit”
當時序來到80年代,爭取女權的風潮越演越烈,從而催生出名為“Power Suit”的寬墊肩女式西裝,意圖賦予女性在職場上如男性般呼風喚雨的地位(female empowerment),從而奠定了「女人穿西裝=落實女性主義」的既定法則。
然而,在時裝史的另一頁內容中,我們也可發現除了翻玩外衣輪廓之外,60年代流行的Bob Hair(鮑伯頭)、將女人性感樣貌推向極致的比基尼泳衣,以及能夠盡情露出雙腿的迷你裙(相關報導點此),也同樣被視為歷史上「女體解放運動」的代表趨勢——某些程度上可說是對「女性穿著如男性般厚重沉悶的西裝」此種現象的反動(這正是Mary Quant欲大力推廣迷你裙的原因),於1946年出現的比基尼則被當時的擁護者視為「慶祝生活樂趣的自由實踐」,費加洛報(Le Figaro)更將之稱為「性別革命的里程碑」。
Photo: Who What Wear, Medium, Condé Nast Traveler, The Washington Post,Helmut Newton,Good Housekeeping, PASSE’ FASHIONS, Passion For Fashion, Quintessence
第一派:女性穿西裝=性別平等
然而,認為「男裝(如西裝)」才是促進女性平權工具的支持者們,或多或少地會將現代社會中已失去政治意義(如60年代女性穿著迷你裙是為了爭取女性的政治參與權)的裙裝視為「賣弄性感」的象徵,從而將女性裸露肌膚的權力歸類為「迎合男性慾望」的非自願行為。
另一方面,捨棄貼身版型與腰線、崇尚寬鬆剪裁的設計師們如Phoebe Philo、Olsen姊妹(The Row創始人)、Jil Sander等人,主張服裝應幫助女性跳脫浪漫、性感、溫婉等刻板印象,並透過素淨色彩、極簡版型、寬鬆甚至oversized的剪裁與強調功能性的細節,展現對物化女性的厭惡,同時賦予穿戴者強大的權力、獨立自主的性格,以及柔中帶剛的中性魅力;這類型的設計多半從女性凝視角度出發,抹去任何引人想入非非的性感元素,因而被冠上「性冷淡風(Normcore)」這一名詞(近年來於北歐時尚界極為盛行)。
Céline Pre Fall 18 ready-to-wear
The Row SS19 ready-to-wear
Jil Sander SS19 ready-to-wear
Photo:CELINE,Jil Sander,The Row
第二派:女人可以極度性感──依照她想要的方式
然而,對於上述這些聽起來挺合理的女性主義觀點,躋身傳奇設計師行列、以印花圍裹裙(wrap dress)為名的Diane von Furstenberg並未全然認同:「我認為我(女性)不需要穿著或行動像個男人,才能被當一回事。(I shouldn’t have to act or dress like a man to be taken seriously)」—— 她認為女人具有多種面向,可專業亦可感性,魅力與雄心亦可共存,所謂的「剛」與「柔」不需是光譜上的兩端對立,正如穿著裙裝的女人不代表她是脆弱的,外表再剛強的女人也會有「性感得像貓女」那般的著裝欲望。
Diane von Furstenberg SS19 Ready-to-wear
與Diane von Furstenberg抱持相似理念的,除了曾於採訪中說過「女人也可以極度性感、極度裸露,她能成為任何她想成為的人。」這席話的Miuccia Prada之外,還有便是於近幾季秀台上高舉女性主義旗幟的Dior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了!
Prada SS19 ready-to-wear
Maria Grazia Chiuri憑藉2017春夏一件印有“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的白T掀起時尚圈熱議,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向世人揭露Dior嶄新的品牌定位。
Dior SS17 ready-to-wear
然而,在2018秋冬高訂與2019春夏成衣系列中,我們瞧見的卻是不盡相同的光景──於纖柔的舞蹈美學中綻放的自由意志,以及回歸女性軀體與布料本質的結構主義產物,彰顯的並非穿著寬肩西裝的英氣形象,而是將女性化特質(femininity)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感性線條。
Dior AW18 Couture
Dior SS19 ready-to-wear
Photo:Diane von Furstenberg, Prada,Dior
關於女性主義,Maria Grazia Chiuri也於今年在CNI Luxury Conference的訪談影片中作出闡釋:「我們不需將某種形象、或是某種價值觀強加在女性身上,我認為Dior的女人們可以很美麗、很女性化,同時也能擁有強壯的意志力,與活出自我風格的權利。」由此可見她與Phoebe Philo截然不同的創作切入點,也巧妙地與女性主義聖經《The Second Sex》(Simone de Beauvoir著)中的這段話有所呼應:「女人必須真正擁有女性特質,才能成為與男性平等的完整個體,拒絕自己的女性特質無異於否定自己的一部分人性。」
第三派:性別本身,便是令人戰慄的武器
身為Alexander McQueen的死忠鐵粉,編輯我對於時尚評論家Suzy Menkes對品牌最新春夏大秀的精闢描述很是贊同──「Sarah Burton的服裝系列就像風景那般,看起來似乎永遠沒變化,但魔鬼卻藏在細節裡。」
Alexander McQueen SS19 ready-to-wear
身為McQueen十多年來的左右手,Sarah Burton自然承襲了這位時尚鬼才一手塑造的獨特女性形象──於叛逆前衛中揉入令人戰慄的軍事風格,尤其在McQueen掌舵品牌的黃金時代,每套為女性打造的浮誇服飾就如能與男性抗衡的戰服那般,以革新態度形塑擁有強韌力量與勇氣的女性面貌,並結合戰爭、宗教、性愛與大自然等主題,以高度戲劇性(甚至具有攻擊性)的概念服裝挑戰世人觀看女性的眼界;在McQueen眼中,「女性」本身便是凌駕於男性之上的存在,是自然界所創造最美麗的物質型態,也是令人懼怕的完美武器。
*Featured seasons: SS05, SS07, AW09, and SS10.
Photo: Vogue
擁抱我們是誰,無論我們風格為何
其實,無論是以清流之姿擁抱女性堅毅性格的Phoebe Philo、將女性化服飾結構視為女權標誌的Maria Grazia Chiuri,或是以衣裝傳遞女戰士精神的Alexander McQueen,都是時尚界對女權主義能做的、最到位的演繹。
即便這麼看來,“fashion as a feminist tool”仍然是個眾說紛紜的模糊概念,但就如時尚作家Melissa Wheeler所言:「擁抱我們是誰,無論我們風格為何。」也許會是多數人願意接受的觀念,畢竟「懂得欣賞女人的多面向」才是最尊重女性的心態;此外,比起外在衣裝的千種百形變,職場中的「男女同工同酬」和「取消女性升遷天花板」等等,恐怕才是人們更應傾心關注的議題。
Chanel SS15 Fashion Show
Photo: POPSUGAR
Cover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