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秋季,Lanvin 新任首席執行長 Jean-Philippe Hecquet 正努力尋找合適的設計師以拯救這個歷史悠久的法國時裝品牌,因為自2015年與前創意總監 Alber Elbaz 分道揚鑣之後,Lanvin 走的並不平順,在經歷兩任創意總監的更替、銷售額急劇下滑,到被中國的復星集團(Fosun International)接手,當時所有人都在觀望—— Lanvin 到底找到設計師了沒有?
#1
尋找千禧世代
當然有!Jean-Philippe Hecquet 最後聘請了31歲的設計師 Bruno Sialelli ,把精品的一代傳奇正式接棒給年輕世代,期許這為青年能將品牌帶往更好的發展,兩個季別下來,Bruno Sialelli 的確也交出頗為出色的成績單,讓 Lanvin 得以重燃希望。
>>> 相關報導:
而說到年輕又成功的品牌總監,怎能不提到 LOEWE 的 Jonathan Anderson(35歲)、Marni 的 Francesco Risso(36歲)和 Balmain 的 Olivier Rousteing(33歲)?這些成功將品牌回春,年紀不到40歲的設計師們,除了上述的幾位設計師之外,這兩年還有 Bottega Veneta 的 Daniel Lee(32歲時加入)、Schiaparelli 的 Daniel Roseberry(33歲時加入)、Fenty 的 Rihanna(31歲創立,更成為 LVMH 集團旗下首位黑人女性創辦人)等等。
Jonathan Anderson
(左)Olivier Rousteing;(右)Daniel Roseberry
年齡層相仿又大有所為的他們彷彿是時尚產業裡,千禧俱樂部的鑽石級成員,讓人人都搶著效仿、加入,而不僅是精品龍頭,在剛結束的2020春夏時裝周上,多數年輕設計師也都屬於 “Gen Y*” 的一員,例如 Pyer Moss 的 Kerby Jean-Raymond(32歲)、Telfar Clemens(34歲)、Marine Serre(27歲)、JACQUEMUS 的 Simon Porte Jacquemus(29歲)等人。
Simon Porte Jacquemus
* Y世代:Generation Y、Gen Y,又被稱為千禧世代(Millennials),泛指1980年代和 199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來說年紀約為20至40歲的世代青年都算。
#2
新型態的奢侈品觀
「新型態的奢侈品觀帶來強大的不連貫審美態度,讓品牌有空間接納設計師不同的精神理念。」Bernstein 的奢侈品分析師 Luca Solca 在一封信件裡寫道:「這樣的現象是受到年輕消費族群對非正式時尚買單的驅使,也是讓設計師世代轉換的原因之一。」
現代時尚與潮流相互依存,隨時都有創新的靈感或設計出現。但某部分特定年齡區間的設計師和他們所負責的品牌則認為,這種改變或許會為時尚的人口組成帶來極具影響的改變。Y 世代的人們在業界已達到一個高點。這不僅會對消費者和行業產生影響,也會對上一個世代(X世代)的創意工作及發展產生影響。
#3
年輕就是好?
「他們總是想要年輕、年輕、再年輕。」一位巴黎的獵人頭工作者在與《The New York Times》的匿名訪問中談到和某時尚執行官共事的經歷:
「我們提名了幾個非常優秀、年齡落在 50多歲設計師們,但馬上就被拒絕了。」
即便是消費最昂貴、最保守的傳統品牌,也渴望著年輕人所帶來的開創性風格,並從他們的穿著打扮中挖掘新的想法加以改良。但這樣的發展較不關乎美感,反倒是行為和觀點,也成為時尚歷史演進的模式之一。
但大批年輕設計師一起湧入產業的趨勢,反倒不像當年21歲就破天荒領導 Dior 的 Yves Saint Laurent,或是1960年代 Mary Quant 的迷你裙風潮、André Courrèges 的未來主義設計等,那樣具有異於常人的設計感官與時代開創性。
>>> 相關報導:
#FashionPioneer:首秀即被評為「拯救了法國」,以女士西裝改寫女性形象的啟蒙者——Yves Saint Laurent
《Directory of 20th Century Fashion》一書作者 Colin McDowell 就認為,時尚有著自己的階級體系,而現在正是每隔十多年就會興起一次的第四階級:年輕化。主要的推動力量是千禧消費者的崛起和2007年起的科技變革:當智慧型手機問世、社交平台啟用後,皆大大改變了 Y 世代人們的互動模式。
然而時尚品牌或獵人頭公司並無公開承認這種以年齡為考量的評選標準(因為會牽涉到法律問題),反而常針對數位化、社群性與對改變的開放心態來做討論,並表示現在的社會不需要太多漂亮的東西,而是需要能反映出美的作品。Gucci 的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就是最佳的例子:47歲的他雖不屬於年輕一派,但仍不斷推出讓年輕人喜愛、又具話題性的設計產品,可說是行業內的標竿。
Alessandro Michele
#4
與身俱來的社群天賦
Y世代設計師們不一定會有開創性的設計或超乎想像的創意,也不是屬於街頭服飾或性別流動的一代,但他們確實懂得思考這些服飾該如何以不同管道接觸到最終用戶,並以不同的方式談論、看待設計。
擅長以單品在 IG 上製造話題的 JACQUEMUS
Kering 集團的首席執行長 François-Henri Pinault 回憶起在面談當時 Bottega Veneta 新一任創意總監的候選人 Daniel Lee 時,Daniel Lee 還不理解為何要特別詢問品牌的永續願景,因為他認為這股趨勢已是必要,且過程中 Daniel Lee 並無談論到產品本身,而是用了抽象的方式表達了對品牌內涵的認知 ——「他似乎不懂我們為什麼要問他這個。」François-Henri Pinault 表示:「這種想法是與身俱來的。」
Bottega Veneta by Daniel Lee
相同地,Lanvin 首席執行長 Jean-Philippe Hecquet 也表示千禧設計師們都是精通數字的大師。
「他們的思維模式及私人的生活運作大多都與網路有所連結,你不需要訓練、教導或強迫他們,它就會自然的發生,消費者都能感受到(與設計師間的連結)。」
如果人們不知道設計師是誰,點進 Instagram 或 Facebook 就能一目瞭然。
精品獵人頭公司 Sterling International 的創辦人 Michael Boroian 表示,以現在來說,設計師的粉絲人數已成為履歷必備的一部分,像是 Balmain 的創意總監 Olivier Rousteing 就是第一批擁有公開個人 Instagram 專頁的設計師之一,目前已擁有五百多萬名追蹤者。
#5
Why Younger Designers?
年輕的設計師能更貼近消費者,但同時也存在較高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 Dior 堅持聘請 Maria Grazia Chiuri 、而 Givenchy 選擇 Clare Waight Keller 的原因。兩位設計師皆屬於 X 世代*,也在知名品牌擁有多年經驗與代表性作品。(Maria Grazia Chiuri 先前在 Valentino、Clare Waight Keller 則是在 Chloé)
*X 世代:Generation X、Gen X,泛指 1965 年代和 1980 年代出生的人。
Dior by Maria Grazia Chiuri
Givenchy by Clare Waight Keller
聘用年輕設計師還會衍伸出其他問題。除了要面對許多質疑,還要帶領(或許年齡層偏高)的設計團隊,更必須在高層的期望底下成功重塑品牌美學等等。但儘管如此,千禧消費者仍然是每個品牌想拉攏的目標對象,而有什麼是比雇用來自同世代、又熟悉消費族群喜好的設計師還來得更有效呢?
年輕設計師沒有不良或太過安逸的習慣或個性,反而時時謹惕、努力工作,所需的團隊也非常精簡。在升格成創意、藝術總監之前,他們大多默默在品牌耕耘,不僅不會掩蓋品牌光芒,更能激發品牌創新。再者,資歷較淺的設計師通常價碼較低,比起大牌明星能高達八百萬歐元的薪水,年輕設計師的價碼通常落在五十萬至兩百萬歐元不等。
「千禧世代是今日和明日的關鍵受眾。」Lanvin 首席執行長 Jean-Philippe Hecquet 表示:「雖然聘請年輕設計師不是唯一關鍵,但他(Bruno Sialelli)的行事作風自然都吸引著年輕消費者。」Jean-Philippe Hecquet 解釋道,年輕人不只是消費者產品,更是在消費訊息,而這正是當一個品牌在失去原有特質後需要建立起的改變。「新世代的人們會想了解背後故事、想更認識設計師,而他將會成為品牌的形象。所以當然,聘請一位31歲的青年的確為品牌帶來了新的觀眾。」
Lanvin by Bruno Sialelli
#6
時代的更迭與走向
結合時尚本身對改變及新鮮感的渴望,從服裝、零售策略到實際僱員,都創造了一種樂於接納新事物的友善環境。雖然對整體來說是件好事,但也讓原本排在品牌候選名單的 “Gen X” 設計師們被忽略。畢竟 X 世代設計師對奢侈品、設計與身份識別有著不同的想法,也是在不同時代被鍛鍊出來的。
「過往一個品牌的意義可能存在於精美的手袋與服飾裡。但在今日面臨全球化的挑戰下,品牌需要明確制定一個目標方向。」Kering 集團的首席執行長 François-Henri Pinault 這麼說:
「而我認為這會促使更多年輕設計師的崛起,因為他們瞭解這點。」
雖然年輕人逐漸掌控潮流走向,但值得提醒的是,企業與品牌目前仍是由 X 世代和嬰兒潮世代*所主導。如何將兩個、甚至三個世代的精神理念與目標融會、執行或許才是現在最難的考驗。有感這銳不可擋的勢頭,雖然嬰兒潮世代設計師已逐漸淡出這競爭激烈的圈子,儘管(按趨勢來說)他們很可能不會再有機會獲得品牌的豐厚合約,但他們仍期待著偶爾一次大型合作或特別客串的機會。
*嬰兒潮世代:Baby Boom、Boomer,泛指二戰後、出生於1945年至1965年間的人。
但話永遠別說得太早,畢竟時尚產業可是瞬息萬變的呢。
Photosjonathan.anderson,lanvinofficial,danielroseberry,olivier_rousteing,jacquemus,voguerunway,givenchyofficial,dior,bottegaveneta,bof,gucci
Cover Art Design : Pa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