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鮮豔大膽、人物姿態充滿魅力與異國情調,並對 20 世紀初的時尚雜誌及劇服設計有著深厚影響力,正是對法國裝飾藝術(Art Deco)畫家 George Barbier 的最佳註解。
George Barbier 筆下人物一顰一笑實在太迷人
19 世紀末,新藝術運動席捲歐洲,受到東方藝術和天然植被的影響,新藝術無疑是囊括現代技術和蛇形線條為一所迸生的美學風格,媒介十分多元,包含插圖、建築、珠寶、雕塑和裝飾藝術,不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新藝術運動戛然而止,甚至幾乎完全消失了。
戰後,新藝術風格藉由裝飾藝術的形式重獲新生,許多新藝術風格插畫家也在此脈絡下誕生,其中出生於法國的 George Barbier,正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
1882 年 10 月 16 日出生於法國南特,1907 左右進入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就讀,師從法國學院派畫家和雕塑家 Jean-Paul Laurens,後來跟同時代的藝術家 Pierre Brissaud、Georges Lepape、Paul Iribe、Charles Martin、Bernard Boutet de Monvel 一同在《Vogue》一篇文章中發表了創作後,逐漸成名,並成為 “The Knights of the Bracelet” 一員。
George Barbier 作品清一色皆以女性為主體,融會了古典主義與裝飾藝術風格,並受到中國與日本美學影響而帶有東方風情。到了 1914 年,他更因深受 Cartier 創辦人孫子 Louis-François Cartier 喜愛,受邀以《Lady With a Panther》為題,繪製珠寶展邀請函。
在 Barbier 細膩筆觸下,身披曳地長袍的女伶和神秘高貴的黑豹彷彿從畫紙上跳了出來,為 Cartier 的歷史書寫下美洲豹傲然屹立的篇章。
《Lady With a Panther》
此外,Barbier 還涉足珠寶、玻璃和壁紙設計,並為法國著名的時尚雜誌《Gazette du bon ton》撰寫文章和散文。
1920 年代中期,Barbier 攜手另一位與時尚頗有淵源的藝術家 Erté 合作,為巴黎一家兼容喜劇、歌曲、舞蹈及話劇等元素的娛樂表演吧《女神遊樂廳的吧台》(A Bar at the Folies-Bergère)設計舞台和服裝,並在 1929 年為 Erté 的著名展覽撰寫序言,同時,Barbier 也透過在法語周刊新聞報《L’Illustration》的定期露出而漸漸打響知名度,成為「主流」藝術家。
在攝影技術普及之前,George Barbier 的作品完整反應並紀錄了當時的時尚流行趨勢,他用畫筆紀錄了一個時代,也影響著法國時尚的走向,成為 20 世紀初的時尚插畫大師代表。而欣賞 George Barbier 的畫作,就如走進神秘的上流派對,總是有著無限驚喜。
Read More
>>> 讓人心暖暖的療癒插畫:在倉橋知禮筆下,看見一個女孩與動物的靜謐小世界
>>> 割下耳朵,是為了聽見上帝的光:看過《梵谷:尋光之路》,我明白什麼叫「信仰」
>>> 最浪漫的色彩和最美的自然景色,都在法國印象派畫家 Ferdinand du Puigaudeau 筆下
Photo: Art.com